百年瞬间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欧洲制造“鑫诺1号”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乙”发射升空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98年7月18日17时20分,我国制造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地将“鑫诺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一颗由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新闻播报: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3次发射。火箭飞行1495秒后星箭分离,2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已按发射服务合同规定的入轨要求,顺利地进入了近地点高度6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946公里、倾角为19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技术从无到有,经历了一次次跨越式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航天人就已经有了走出去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只有长征二号火箭,其能力只能发射低轨道卫星,因此,中国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龙乐豪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龙乐豪: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意思是近地点是200公里,远地点是36000公里,这个轨道非常重要,这个资源很紧缺。世界上当时能够发射这样卫星的国家,一个是苏联,另外一个就是美国。然后从国家集团来讲,还有第三个,那就是欧洲,是十五六个国家组成的。我们当时因为有一个目标,要在世界上要一流,要争取进去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这样去承担一些卫星发射,小的、中的、大的都有。

鑫诺一号卫星
长征三号火箭的出现,让曾经的梦想照进现实。长征三号火箭是为发射我国通信卫星而研制的新型火箭,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这样的能力,正是当时世界主流商业通信卫星的“标配”。

“长征三号乙”:大型高轨道大推力火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龙乐豪:这个卫星由原来的1.4吨,一下子长到了2.5吨,今天我们长征三号甲这个火箭,是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第二个是弟弟长三乙,它个儿最大,它运载能力最大,它下面捆了四个助推器。第三个叫小妹妹长三丙,它是捆两个助推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从2.5吨到接近4吨或3.9吨,一直到5.5吨。

“长征三号乙”标准型飞行示意图
1990年4月7日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数百名境外来宾的现场见证下,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并创造了国际罕见的发射精度。1994年,长征三号甲型火箭首飞成功,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此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主笔丨王艺 章成霞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