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小平房村依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兴旺 日子红火
本报记者 张 旭
彩墙红瓦的小楼整齐划一,绿树掩映的村落干净整洁,夏日里的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美景如画。
“我们一家五口住上了二层楼,既宽敞又舒服。家里原有的土地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除了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领到分红,村里还给我们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7月16日,说起现在的生活,73岁的李万祥满脸喜悦。
李万祥家是小平房村农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如今,全村60%的村民住上了小楼,70%的村民拥有小汽车,家家户户有了致富项目,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补助,学生上大学享受助学金,村民过上幸福红火的新生活。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小平房村人幸福生活的源泉。小平房村有铁矿资源,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依托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村办企业,集体经济飞速发展,村民逐步走上富裕路,成为远近闻名的“辽西第一村”。
多年来,小平房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小平房村统一规划,建设二层楼房,每座建筑面积在160平方米至340平方米,采取农户个人出资和集体补助的办法,让众多村民实现了住上楼房的梦想。
除了矿产资源外,小平房村还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在实现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小平房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更长久地利民惠民。
走进小平房村千亩南果梨园,一个个鸡蛋大小的果实挂满枝头,种植大户李延海正在林间除草。“我承包了村里合作社的120亩土地,全部种植梨树,去年产南果梨20万公斤,收入40万元。
今年,村里举办了首届梨花节,为咱村南果梨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咱农民的干劲更足了!”李延海说。
小平房村成立了南果梨专业合作社,把农民分散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承包给种植大户,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共栽植南果梨树5000亩,大力发展南果梨特色产业,助力百姓奔着新的梦想加速跑。
为发展南果梨产业,小平房村投资2300万元成立辽宁秀源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南果梨鲜榨果汁饮料、无水酿造南果梨白酒、果酒等系列产品,南果梨产业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小平房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收入项目,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截至2020年年底,小平房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年集体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6万元。小平房村实现了工业、特色农业、旅游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产业兴旺十佳村”“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小平房村的致富法宝。今后,我们将继续把集体经济这个‘蛋糕’做大,让村民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小平房村党委书记钱学余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