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⑬: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
讲述人:山西省忻州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岩松
人家叫我“雁门神剪”。问起原因,可就有说头了。
“喜鹊鹊,喳喳喳,登上梅枝,喜事来……”记忆中,姥姥总是嘴里哼着,边哄我边摆弄大剪刀。咔嚓几下,一只红红儿的喜鹊就变出来了!

那时候,时兴贴窗花,我姥姥的手艺方圆几里地都有名气哩。后来,村里盖房子陆续换成玻璃窗,纸剪的窗花也渐渐少了。
大学毕业,我回老家当了幼儿教师。年底办联欢会,我用剪纸表现《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可喜欢了。县里发现我的技艺,调我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当剪纸教师。
2012年,我和爱人开办了公司,建起剪纸非遗传习基地。可是产品销路一直不好。
剪纸还有出路吗?我很困惑。
2017年,我到北京恭王府参加“帼艺忻州”非遗扶贫妇女手工产品展,带了五件挂轴、二十多个小镜框,展品刚刚挂好,就被抢购一空。我现场表演“一刀剪”时,很多外国人跑来和我合影。我才知道,哇,原来剪纸这么受欢迎!

慢慢儿地,我悟出了门道:剪纸不能吃老本,要根据市场需要,创新技法和形式。这几年,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波兰等地,年产100多万件。
我家早早就“小康”了,可我不满足,一直有个愿望:把剪纸技艺传下去,带动更多妇女一起致富。
现在,村里有300多个姐妹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通过剪纸,每人每年能增收3000多元呢。

总策划:杨谷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方舟 李宜蒙
诵读:白冰
视觉设计:杜丹
动画:曾震宇
采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珏
制作:光明网新闻中心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系列述评之七
- 三年行动任务过半 国企改革新高潮形成
- 大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卡点大队党支部——党旗高高飘扬在滨城“北大门”
-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辽宁省实施契税法授权事项的方案的决议
- 辽宁省实施契税法授权事项的方案
-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关于〈辽宁省实施契税法授权事项的方案(草案)〉的议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 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健康管理和宣教引导的通知
- 我省全力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 组建近22万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
- 全省转移5745人避险应对强降雨
- @各位新市民、青年人,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红包来啦!
-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0年度省本级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