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四个一批”夯实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丹东“四个一批”夯实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本报讯 “你看,现在这个路修好了,多方便呀!”指着门前的水泥路,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滨江村村民崔传红很是舒心。崔传红家门前原是一条土路,损毁严重、坑坑洼洼。新一届村班子了解情况后,组织党员带头干了7天,将“闹心路”变成了“幸福路”。
近年来,丹东市大力实施巩固和提升一批星级基层党组织、选树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一批履职能力差的党组织负责人的“四个一批”举措,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攻坚克难的“桥头堡”。
为充分发挥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去年以来,丹东市坚持“以评促建”,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打造出五星党支部500个,推动全市95%的党支部达到三星及以上标准。同时,对各星级党支部进行“回头看”,对不符合现有等次标准的,予以降星处理。去年排查出的9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均已一村一策完成整顿建设。
结合“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村(社区)“两委”换届等工作,丹东市调整撤换一批不胜任、不尽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难点堵点问题等,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理民生实事1069件。
在农村,创新“党支部+”6种发展模式,助力全市241个“空壳村”全部摘帽;在城市,开展“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商圈大联盟”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两新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3.7%和85.3%,党的工作覆盖率均达100%,非公企业单独建组率63.7%,位列全省第一……“四个一批”让丹东市的每一个党支部都日益成长为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一座堡垒。
包司南 本报记者 黄宝锋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