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金镶玉”
新华社兰州8月16日电(记者崔翰超)青土湖边,芦苇随风荡,野鸭展翅翔,一片生机昂扬。不远处黄沙与天际相接,遍地金黄。若是化身飞鸟,从天空俯瞰,被黄色包围的翠绿湖区,宛如大地上的“金镶玉”。
“也许不用几年,这里就能变回爷爷常说的样子了。”34岁的魏智华今年成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东容村的村级河湖长,他从小就听爷爷说村前面的“沙窝窝里有野鸭蛋”,可是小时候这里没有水,只有沙,哪里来的野鸭?
青土湖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东接腾格里沙漠。据史料记载,古时这里名为潴野泽,水域辽阔。但随着时光流转,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土湖水域面积仅有70平方公里,到了1959年完全干涸。
绿色的消失让这里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也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两大沙漠的“包围圈”逐步合拢,“野鸭蛋”不见了,只剩下漫漫黄沙。
2007年,魏智华离开家乡求学时,这里依然只有黄色。2017年,魏智华回到家乡种植蜜瓜,这里已经翠意盎然。这十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民勤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王希鹏告诉记者,当地自2000年起采取压沙造林、滩地造林等措施。截至目前,当地共压沙造林14.3万亩,滩地造林2.8万亩。同时,自2010年起,对青土湖实行生态配水,并逐年增加生态配水比例,截至2020年底,累计下泄生态水量3.1亿立方米。
目前,青土湖水域面积已达26.7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
无数岁月的沉淀,方可让玉石染上一抹翠绿。当地干部群众的血汗,让绿意重回大地,为防止两大沙漠的“握手”上了一把“玉锁头”。
魏智华会定期在青土湖区域进行巡护,防止有人破坏植被并排查火灾隐患。骑着摩托,在西北大漠的芦苇地中穿行,头上不时有野鸭伴飞,别有一番风味。
“我儿子快要上小学了,我们的努力也是为了后代能生活在绿水青山里。”魏智华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