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沙棘 收获“金豆豆”
本报记者 王晓波
8月18日,走进开原市金沟子镇东四家子村,一片土地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每隔3米就有一棵沙棘树,树下种植的大豆结满了果实。“沙棘树苗种下第四年才能产果见效益。为了不让土地浪费,我们在沙棘树产果之前套种大豆。”土地主人佟立忠的回答,解开了围观村民的疑惑。
原来,大豆作物矮,套种在沙棘树下,既不耽误生长,又不影响沙棘采光,每亩地产量可达200余公斤。“这几年苗期,一亩大豆至少可收入1200元。在沙棘产果当年,我们会停止套种。”佟立忠说。
“咱们城东镇的气候非常适合沙棘树生长,山坡地也完全可以栽种。眼前这片沙棘树,明年就能进入坐果期,2023年能达到丰果期,每亩地可年产沙棘1000公斤,效益达2000元以上,称得上是致富的‘金豆豆’。”佟立忠告诉村民。
得知土地可以如此种植,并且效益这么高,村民特别感兴趣,纷纷询问种植技巧。佟立忠有问必答,并承诺提供优质沙棘树苗,而且全部回收果实。“我是咱城东镇人,回乡建立这块示范田,就是为了带动乡亲们致富。”佟立忠笑着说。
十多年前,佟立忠外出闯荡,经过多年打拼,他成立了公司,把沙棘饮料、沙棘茶、黑果花楸饮品等成功销往新疆、吉林、安徽等地,年加工量达几百吨。去年,他回到老家金沟子镇四家子村,种植了30亩沙棘示范田。
沙棘不仅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还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把这种生态产业引回家乡,佟立忠十分自信:“相信随着村民对我们的了解,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沙棘种植的队伍中来。届时,我会带着乡亲们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双赢。”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