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喜迎丰收话振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9月22日)的《走进乡村看小康》,我们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各地忙碌的丰收景象。

这两天,在黑龙江方正县安乐村,几台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着收割、脱粒、装车。今年,这里夏季气温高、光照足,水稻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迎来收获。
近年来,方正县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整合田块,让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硬化沟渠,建设农业物联网,让农田能够旱涝保收。
如今在乡村,手机成了“新农具”,大数据是“新农资”。在吉林和龙市光东村,种粮大户金君正密切关注着水稻的长势。大数据智慧管理设备时刻监测着稻田的环境,帮助他判断收获的最佳时机。

这两天,山西绛县郑柴村的山楂挂满枝头,当地制定了山楂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技术规范,标准化生产,把小红果做成了大产业。今年,绛县山楂总产量预计达14万吨,果农们亩均收入可以达到5000—6000元。在新疆和田巴格其镇艾斯里坎特村,科学的田间管理和新品种嫁接为村里1261亩核桃奠定了丰收基础。

依托特色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庆巴南区的集体村依托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的花海美景,发展民宿产业。安徽黟县的西递村人均耕地只有5分多,当地依托旅游,发展黑玉米、黑豆、黑茶等特色产业,农旅结合,2020年,西递村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