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效能 化解市场主体急难愁盼
本报讯 记者刘乐报道 今年以来,省法院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执法办案对营商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全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落实落地,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8月底,全省法院审结涉企案件206299件,诉前多元化解116761件,以“活封活扣”、财产置换方式盘活企业资产180.15亿元,司法对企业经营影响明显降低。这是9月28日,记者从省法院召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聚焦市场主体广泛关注的久拖不决、久执不决、执行款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全省法院集中开展涉市场主体超审限案件、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专项整治行动。截至9月12日,全省法院涉市场主体积案清理2107件,防止因办理时间过长而“拖瘦”“拖垮”企业。截至8月底,清理多年未发放执行案款11090笔共23.27亿元,清理不明款16930笔共8.13亿元。制定诉讼费用收退服务办法、胜诉退费工作规定,积极协调财政推进落实,完成胜诉退费4914笔共7100万元,得到了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效能,全省法院抓牢司法办案,依法保护涉市场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者采取取保候审、适用非监禁刑112人,使其能够继续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保持企业运营平稳;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21天;全面推进办事、办案、反映问题“三个不用找关系”,推动“一站式”服务向“一键式”服务升级,积极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努力满足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全省法院开展邀请视察、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活动,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等2564人次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成立省法院驻省工商联法律服务站,帮助企业破解法律难题,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
此外,各地法院还创新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沈阳推动“停缓建”工程复工复产,大连妥善化解群体性证券期货纠纷,丹东灵活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营口采取附条件解除保全措施,大连海事法院帮助进口冷链企业解决清关痛点,全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营口做大做强淡水养殖产业链助农增收——蟹肥鱼欢跃 年年好“丰”景
- 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
- 省检察院举办检察官“忠诚担当奉献”案例演说会
-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一督导组与省教育整顿办召开工作会商会议
- 凝心聚力 共谋共促营商环境优化——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四
- 沈阳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专题研讨会
- 国家管网大连LNG接货量突破2000万吨
- 朝阳创新管理模式防止农户返贫 2780户5944人消除返贫风险
- 锦州“云勘验”实现审批“零见面”“零跑腿”
- 锦州科技服务队走村入企助力乡村振兴
- 阜电力推12个数字化项目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