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冮村有支红色文化挖掘队
郜玉鑫 本报记者 狄文君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3年前,调兵山市大明镇大冮村的党员们自发组织了一支红色文化挖掘队,至今已开展100多次入户调查,整理出数万字的记录文稿,并收集到多件新中国成立前的老物件。经挖掘还原,让许多感人故事再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重新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调兵山市各村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农会。解放战争时期,作为调兵山市解放军指挥部所在地的大冮村,百姓还组织了一支支前队支援解放军。
流着泪听,流着泪记。“我们通过采访当年老支前队员及其后代、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挖掘出很多大冮村支援前线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感动,常常是流着泪听讲述,流着泪记下那些红色故事。”大冮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永梅说。
据介绍,这些英雄事迹包括在解放战争中为掩护解放军安全撤退,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从不屈服的村民张秀森;在枪林弹雨中,村民张秀权毫不畏惧赶着自家马车去前线抢救伤员;为国家安宁,送爱人上战场,无怨无悔坚守爱的承诺,在等待中孤独终老的桂云姑娘;村民张云峰把两个儿子送上战场,自己以乞讨为生……
杨永梅告诉记者,随着时间流逝,许多当年的亲历者已经离世,但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的故事挖掘整理出来,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大明镇党委政法委员、大冮村原“第一书记”刘凤妍,是挖掘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去年,她个人出资在村部建立了红色故事展示馆。展示馆里摆放的老物件,既有还原当年的支前交通工具,也有反映那个英雄时代的诸多元素。
“我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展现历史,不仅开通大冮村红色故事会专栏,还排演了多部以当年真实故事改编的红色舞台剧。”据刘凤妍介绍,目前,他们已推出《跟公鸡拜堂的大冮村姑娘》《干粮袋儿的故事》《调兵山的1947》三个节目,累计有5000多人次观众现场观看,“把故事整理成型后,通过村里大喇叭宣传,很多村民踊跃报名义务参演。后人演前辈的故事,大家的自豪感越来越强。”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