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免疫鸿沟”撕下美西方人权的虚伪面具
中国代表28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上代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做共同发言,呼吁实现全球疫苗公平分配。这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的“免疫鸿沟”问题,强调疫苗应当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不搞“疫苗民族主义”。对此,那些把“人权”挂在嘴边的美西方发达国家应当好好反省。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工具,也是保障人类生存权和健康权的强大武器。然而,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了大多数疫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疫苗数量则严重不足。联合国贸发会议27日发布的《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显示,全球46个最不发达国家仅有2%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为41%。面对令人震惊的“免疫鸿沟”,有人曾形象比喻,这好比人类面对共同灾难时,富国抢走了穷国的“救生艇”。

事实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西方一些国家的表现就令人侧目。从奉行“疫苗民族主义”,到大搞政治溯源,再到炮制“疫苗外交”一词抹黑中国支援全球抗疫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径都是将政治私利置于人类生命健康之上,完全背离了人权宗旨。
这其中,美西方一些国家在疫苗分配方面的表现尤其令人失望。以美国为例。首先,它囤积了大量远超自身需要的疫苗,并且限制疫苗生产原材料出口,阻碍贫穷国家开展疫苗接种,加剧疫苗分配不公。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截至9月25日美国或累计剩余5亿剂新冠疫苗。《华盛顿邮报》也刊文批评美国大量囤积新冠疫苗,称数百万剂过期疫苗最终被扔进垃圾桶。
美国国内疫苗用不掉,对外疫苗援助却是“口惠实不至”。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直言,非洲在获取新冠疫苗方面被西方“作弊”——疫苗不仅没有及时送达,且数量和价格都不合适。
此外,数据也在打脸“人权卫士”。尽管美国津津乐道对东盟国家的疫苗捐赠,但据英国牛津大学“数据中的世界”报告统计,东南亚国家疫苗接种人口比例排名前三的国家中,柬埔寨和老挝两国疫苗主要来自中国。

外界看到,当美西方政客将疫苗当作政治工具之时,中国正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疫苗,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目前,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12亿剂疫苗和原液。与此同时,中国还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

疫苗是块试金石:既能看出谁有责任担当、保障人权,也能试出谁在“甩锅”推责、践踏人权。倘若美西方国家真如其口口声声说的那样“尊重人权”,那么就应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促进疫苗公平分配,填平“免疫鸿沟”。否则,它们虚伪的人权面具,只会成为世界的笑话。(国际锐评评论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