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逛展、看演出 文化盛宴添彩国庆假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伴随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国庆“黄金周”也就此拉开序幕。
充实的假期,离不开丰富的文化生活。无论是到影院感受革命先烈的赤子之心,还是在博物馆体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抑或是去剧场里聆听婉转悠扬的优美唱腔……今年国庆假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注入家国情怀的文化消费项目成为国庆假期文化生活的最大亮点,传递着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
精彩纷呈 在大银幕上书写时代精神
“《长津湖》太燃了,向志愿军老战士致敬”“和家人一起看《我和我的父辈》,好想回到爸妈年轻的时候看一看”……9月30日,《长津湖》正式上映后票房先声夺人,《我和我的父辈》紧随其后。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从10月1日开始,截至10月3日11时,“国庆档”电影票房已破15亿元,迎来开门红。
“‘国庆档’特点鲜明,展现家国情怀的电影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和共情,新主流电影占据了档期重要位置。”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刚刚过去的‘中秋档’为‘国庆档’提前预热,两个档期形成联动效果。今年‘国庆档’观影氛围比较热烈,票房成绩令人期待。”
除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还有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加盟“国庆档”,多部类型佳作各具亮点,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长津湖》带领观众重回抗美援朝战场,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奋战,人物刻画、镜头语言精雕细琢,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以及发展潜力;继《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轴,《我和我的家乡》以不同区域为序后,此次《我和我的父辈》以代际为章,通过“我和父辈”的故事,演绎了优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谱系的传承;《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五个扑水的少年》等多类型影片,依托知名IP,观众基础深厚,充分满足了观众个性化的观影需求。
“国庆档”期间,不仅有新片上映,还有经典影片供影迷重温——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10月6日起登陆全国院线,届时广大影迷可在大银幕上体会“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独特魅力。
“正因为有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坚韧不拔、不畏挑战、勇于开创的精神,才诞生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导演王苹的女儿宋昭动情地说,“从黑白到彩色,修复的不只是一部老电影,更是内心深处珍藏的记忆。”
不同体量影片的“百花齐放”,体现了中国电影的优化与升级。无论是叙事方面的精妙讲述,还是技术层面的娴熟使用,都可见此次“国庆档”影片对本土化创意和中国故事的深耕,为迈向电影强国夯实基础。
追古惜今 在博物馆里凝望浩瀚历史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前景光明。10月1日一早,就有许多游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入口处排起长队,等待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微微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座名为《信仰》的巨型浮雕……一座红色场馆,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
据介绍,展览开幕以来,参观人数已近50万人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了解历史越深入,越能感受到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主心骨,一定要永远跟党走”……馆内的留言本上,记录着大家在观展结束后,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感动。
国庆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进“家门口”的博物馆、展览馆为自己“充电”,各文博场所也使出“浑身解数”,纷纷“上新”吸引游客。
丝路重华,描绘飞天佛国;一眼千年,刻画万象人间。故宫午门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成为文博爱好者假期“打卡”的热门去处。西马道下搭建的临时展厅,将莫高窟的第285窟、220窟和320窟复原,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千年华章。
无限枝头好颜色,芙蓉国里尽朝晖。10月1日,“百花齐放——北京画院创作与典藏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与之同期的展览还有“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和“承先启新——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可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展需求。
2021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随着社会对考古事业的关注持续上升,各大遗址公园的热度也越来越高。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瑶山遗址公园于“十一”前向全国游客开放,公园核心遗址点为5300年前的瑶山祭坛,比良渚古城营建时间更早;南昌的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了“赏秦俑雄风,品海昏汉韵”为主题的汉服展示、汉乐汉舞、汉风美食和趣味游艺等一系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汉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秦风汉韵的交相辉映。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十三五”期间,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未成年人观众数量由每年2.2亿人次增长至2.9亿人次。博物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显现,已经成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声情并茂 在聚光灯下展现文化传承
“用电波记录历史,见证一个国家的诞生!”10月1日晚,由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首演。该剧讲述了一群可爱可敬的广播人不舍昼夜,克服重重困难,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圆满完成开国大典实况直播任务的故事。
导演田沁鑫表示,创作之初,最打动她的是广播人的精神和“直播开国大典”这六个字,“谨以此剧献给为新中国广播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向正在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做着不懈努力的中国人民,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这厢话剧引人入胜,那厢戏曲余音绕梁。国庆假期的演出市场,又怎能少得了传统戏曲?国家京剧院2021“秋之韵”演出季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启幕,于魁智、李胜素、李海燕、张建国等京剧表演艺术家汇聚一堂,为戏迷观众献上5场传统大戏和4台经典折子戏专场,行当齐全、流派纷呈。
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则首次联合推出演出季——“京昆群英会”,除了《龙凤呈祥》《烂柯山》《牡丹亭》等经典名剧之外,京昆合演版《白蛇传》集结两大院团的名家新秀联袂登台,是此次演出季的一次“京昆大融合”。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将传统的“戏”唱好,更要寻找其中跨越时空、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宝藏,并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
10月1日起,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连三天在苏州湾大剧院上演,为当地观众奉上了一场宋代美学盛宴。
“《只此青绿》是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本剧总编导韩真、周莉亚表示,这是她们献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的赞歌,“我们希望不断突破自己,面向更广大的观众,把握作品的文化立意和定位,用舞蹈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国庆,无论是感人至深的电影,还是丰富多彩的展览、演出,主题都离不开“家国”二字。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同时,更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凝聚起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