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回归经济”激活乡村活力
“我们坚持使用自然农法,不喷洒农药、不施肥料、不使用除草剂,把茶园交给大自然管理。”谈起茶园和茶叶,福建省南平市荒野味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式美就打开了话匣子。
2016年,她和丈夫许榅柏从上海回到老家南平市政和县,先是办起农场种植覆盆子和猕猴桃,后来又承包茶山种茶。夫妻俩既是农场主、推销员,又是生产工和搬运工,一边学习自然农业种植技术,一边引进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果蔬尝试种植。
“虽然在大城市生活有诸多便利,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回到家乡发展,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农村农业,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周式美说。
作为偏远山城,政和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一度处于“省尾”。近年来,为吸引乡贤回乡发展,政和成立“回归经济”领导小组,设立“回归办”,推动更多在外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政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政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并审联批制度,开设回归企业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进得来、待得住、办得好。”
政和县卡诗顿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是政和县东平镇新口村人,原本在上海做电商。2015年,他在时任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的鼓励下,将电商团队从上海搬回政和,入驻政和县电商产业孵化园,并创办了公司。在他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开始电商之旅。全村230户人家,从事电商的年轻人达到70%以上,年销售额达1亿元,新口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在政和,像张斌、周式美夫妻一样的返乡青年还有很多。2010年以来,政和县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设立政和商会,吸纳会员(企业)2000余家。这些在外经商的乡贤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和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的意愿,政和县通过与各地商会互动,积极搭建平台,策划项目,鼓励和吸引在外乡亲回归创业。(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