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石梯护鸟队:守护边境线上的绿水青山

图为石梯护鸟队开展巡逻。 德宏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生物多样性大会)云南德宏石梯护鸟队:守护边境线上的绿水青山
中新网德宏10月6日电 题:云南德宏石梯护鸟队:守护边境线上的绿水青山
作者 肖林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在即,近日,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芒允边境派出所成立“石梯护鸟队”,由移民管理警察、护林员、村社干、“鸟导”、群众等组成,坚持构建生态文明、打击非法狩猎、开展法治宣传、巡逻防范、禁毒防艾、强边固防、爱鸟护鸟等相结合,共同守护边境线上的绿水青山。
“大家要拒食野味,发现有捕鸟、打猎、吃野味的要及时向派出所报告。”“这些鸟儿是我们身边的小精灵、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好……”近日,石梯护鸟队深入边境村寨、学校、餐馆等场所,向群众宣讲野生动植物知识、生态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让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图为民警开展宣传工作。 德宏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石梯村,是一个以“直过民族”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自然村,以村内千年茶马古道上的石梯为名,与缅甸山水相连,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境重要通道。石梯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分布集中,有鸟类400多种,花冠皱盔犀鸟、红腿小隼、林雕鸮及灰孔雀雉等珍稀鸟类均在此有分布,被誉为“活着的鸟类博物馆”,被观鸟人称为“中国犀鸟谷”和“观鸟圣地”。
近年来,石梯村村民主动放下了“斧头、砍刀、兽夹”等“祖传家当”,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从过去的“打鸟、捕鸟人”蜕变为现在的“爱鸟、护鸟人”。
“曾经有人潜入石梯捕鸟,结果被村民们主动扭送到派出所依法处理。”石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护鸟队队员排中华介绍,石梯村目前有农家客栈24间,40多个鸟类监测点。

图为石梯护鸟队队员开展宣传工作。 德宏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我们利用鸟类资源发展起旅游业,村民就地开客栈、开饭店、建鸟塘、当‘鸟导’,每年接待观鸟人近2万人次,每个监测点实现1到3万元的收益,村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目前的8000多元。”说起这几年石梯的变化,排中华一脸的兴奋与骄傲。
芒允边境派出所辅警李糯相的家就在石梯村,长期驻守在离家10公里的洪崩河抵边警务室。他主动加入护鸟队,时刻关注森林中鸟儿们的生存状态,每月至少有20天到石梯开展边境踏查、巡逻走访、禁毒宣传。“这里是我的家,我更有责任保护好这里的一鸟一木,守住绿水青山,让乡亲们赚到‘金山银山’。”李糯相笑着说。
“我们移民管理警察与驻地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边境安宁、共创和谐家园,打造石梯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的示范点和无毒村寨。”芒允边境派出所所长黄秋云说,该所通过持续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禁毒等宣传,吸毒、捕猎、伐木等违法行为在石梯村基本禁绝,爱鸟护鸟、爱护环境现在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通过深入宣传发动,芒允边境派出所近3年来收到群众主动上交的猎枪9支,警民联手救助白鹭、蜂猴等野生保护动物5只,辖区37个村寨全部将禁毒防艾、生态保护写入村规民约。今年以来,该所共破获毒品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缴获毒品18.516公斤。
“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石梯护鸟队队员、“鸟导”蔡伍说,现在石梯村更加美丽,也不会受到毒品侵扰,希望疫情过后有更多的客人来石梯观鸟。(完)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