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生命至上
10月2日以来,山西省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
汛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担当,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响鼓重锤,号令如山,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克难攻坚、众志成城,全力开展防汛抢险救灾。
救援:逐村逐户落实避险措施
10月7日,山西河津市,40年来最大的洪峰即将过境,市委组织部干部原任杰已经3天没有回家,雨鞋上沾满泥泞。
“防汛指挥部就在边上,通知人员撤离、搬运沙袋、24小时巡线,都需要人手。”9日7时,河津段流量激增,当地启动预案,用连伯村附近的黄河滩地蓄滞洪水,“我们提前就把人员撤离了。”原任杰说。
“山西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市县逐村、逐户、逐人落实安全避险措施,及时组织了12.01万名群众撤离。”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王启瑞在山西省举行的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险情较重的太原、吕梁、晋中、运城共调集救援队165支、13535人,动用救援车辆1210台、水泵及大型装备645台等进行救援。
据悉,10月以来,山西消防力量累计出动3800多次,营救被困人员920多人。
保障:确保安置人员吃饱住暖
10月9日,孝义市职业高中临时安置点,志愿者们正往里抬被褥。楼门口处,从各地运来的方便面、饮用水等物资已堆积了四五层高。小疙瘩村村民周三宝手里抱着一个盆,里面是毛巾、洗漱用具等,他说:“都撤出来了。有的村民没来这里,去了亲戚朋友家。我是昨天搬来的,这边有吃有住。”
“我们对老幼病群体专门照顾,紧急改造体育场馆、学校宿舍作为临时安置点。”运城市新绛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近期的低温天气,当地临时调配取暖设备,确保安置人员吃得饱、住得暖。
在人民日报新媒体转发“临汾安泽急需烘干机”的消息后,多名爱心人士通过不同渠道购置机器发往安泽;晋中市太谷区北洸村被淹,“隔壁”白城村的73名村民连夜自发前来救援,他们这样问邻村的人:“人够不够,不够我再叫!”
截至11日24时,山西红十字系统共收到爱心捐赠款物累计近1.36亿元,山西省各级慈善总会共收到社会捐款2.14亿元。据山西省民政厅消息,山西已累计实施临时救助受灾群众43042人,发放救助资金2500.1万元。
恢复:推动生产生活步入正轨
“为防止大灾之后出现疫情,山西组织疾控中心等方面50多名专家,分赴各地指导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同时在灾区开设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精心救治受灾受伤人员。”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表示。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上,山西对灾后重建进行了部署。其中,“三秋生产”迫在眉睫,山西提出了“减灾减损抢收抢种”的具体办法。
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进仁介绍,山西召集专家研究制定作物减损减灾增收的技术要点,并动员3000多名干部专家带队进村入户,采取“技术二传手”培训、跨区域农机作业等办法,最大程度挽回农业因灾损失。
恢复生产的工作同时进行。10月9日,山西召开省属煤电企业保供现场推进会,会议提出要不折不扣完成好煤电保供任务。
王启瑞介绍:“此前受降雨影响停产的60座煤矿,目前56座已恢复生产,不会对山西煤炭保供造成影响。”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