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场馆 科技助力——探访防疫背景下的北京冬奥会花滑测试赛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双奥场馆 科技助力——探访防疫背景下的北京冬奥会花滑测试赛
新华社记者罗鑫 潘毅 张寒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首都体育馆13日迎来“相约北京”2021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的官方训练。未来4天,来自中外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将齐聚改造一新的场馆,一展竞赛风采,开启一段别样的新赛程。
时隔四年后,首都体育馆再次迎接高规格国际赛事,这不仅是对场馆改造功能的一次考验,而且是一次防疫“大考”。
不久前,作为首都体育馆场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样滑冰训练馆竣工验收,届时将承担北京冬奥会赛时花样滑冰训练任务。
“这是首都体育馆时隔4年后再次举办国际赛事,也是北京冬奥会前,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唯一一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全领域、全要素的测试机会。”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场馆入口处有手消毒感应装置,还用中英双语播报“请进行手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人员胸前挂着具有健康通行码的防疫卡,在特定地点能刷码查看信息,与后台大数据平台相连,通过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实时体温等数据,对人员聚集、相关情况进行监控提示。
“此次测试赛,我们把防疫工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将人员分为闭环内和闭环外管理,闭环内人员与境外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集中在体育、技术、餐饮、清废、交通、媒体、医疗防疫等领域,他们的吃、住、行均实施闭环管理,严格执行防疫政策要求。”丁东说,“花滑比赛还将实行无接触颁奖。”
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今年4月的冰上测试活动,因为有境外运动员的参与,场馆各种标识及服务对多语种有了细心考量。比如在闭环管理区域入口,会有中英韩日四种语言写的“禁止通行”。
在“相约北京”2021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之后,首都体育馆紧接着将迎来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赛事。
“我们面临巨大的压力,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场地转换窗口期短、很多工作需要闭环外人员在场馆彻底消杀后进入闭环内,完成后迅速撤出。”丁东表示。
丁东说:“这一次,场馆运行团队29个业务领域,约2000人将参与工作。测试赛就是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我们抗疫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展示我们举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水平,展示我们如期安全举办冬奥会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把每场测试赛当成‘大考’,以冬奥赛时的标准进行筹备。”丁东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