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长征|贵州遵义:基层组织迸发“新活力”

遵义市大乌江镇红渡村原名岩门村,1935年红军在这里强渡乌江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红军,将岩门村改名为红渡村,寓意红军渡过的地方。

红渡村在2015年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条件非常落后,那时的群众思想观念不够开放。面对村里修路、修沟等问题,群众的纠纷不断。村三委多次与群众开群众会谈心谈话,大家最终团结一致,修建机耕道。


在大乌江镇党委的带领下,红渡村结合当地的9个村居,带头成立了九村红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红色旅游、销售农特产品。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是全国“一村一品”辣椒种植示范村,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山堡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订单种植特色辣椒品种,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遵义市持续夯基础、强堡垒,高质量完成8000余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打造,引导15余万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800余万群众在黔北大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 张平锋
统筹:李杰 张旭东
编导:田甜
记者:刘勤兵、崔晓强、吴斯洋
报道员:穆明飞 、王杰、雷逊、陈寓、冯悝
配音:吴斯洋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