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东北区域气温将持续上升
最大冻土深度每10年减少5.5厘米
未来东北区域气温将持续上升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10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气象局就东北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通报,并依据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东北区域农业、湿地、城市采暖制冷能耗影响,提出应对建议。
今年,东北区域气象中心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气象部门完成了第二次东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工作。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显示,1961年至2017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31℃/10年,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气温上升速率和全球近50年气温上升速率,其中辽宁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7℃/10年。同期,东北区域年降水日数平均每10年减少1.7天,降水强度则以0.11毫米/天/10年的速率增强,辽宁年降水日数以2.8天/10年的速率减少,降水强度则以0.17毫米/天/10年的速率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1961年至2017年,东北区域年日照时数以35.2小时/10年的速率明显减少;积雪期以3.7天/10年的速率显著缩短,最大积雪深度则以0.9厘米/10年的速率增加,最大冻土深度以5.5厘米/10年的速率减小。辽宁年日照时数减少速率为36.6小时/10年,积雪期以3天/10年的速率缩短,最大冻土深度以3.7厘米/10年的速率显著减小。
对于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风险,东北区域气象中心分析预测,虽然在21世纪近、中、远不同时期,在不同排放情景下指标值会有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东北区域气温会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增强,高温灾害风险增强,干旱风险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低温冷害风险下降。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气候变暖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能源等敏感领域会产生明显影响。建议针对未来东北区域热量增加的特点,选择适合区域的中晚熟作物品种;升级和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及水利工程,提升农业应对更严重或更频繁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遏制黑土地退化。通过建立长效补水机制、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湿地恢复技术等,保护和修复辽宁湿地资源。通过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光热气候资源评估等,科学调控城市采暖制冷能耗。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发布
- 学习正当时丨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1586.86公斤 海南双季稻亩产创纪录
- 潮涌中部满眼春——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谱写新篇章
- 习近平致信祝贺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强调 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 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 追赶的勇气
- 习近平对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 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 追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