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本报讯 记者王笑梅报道 日前,经省文物局申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1-2025年)考古工作方案》,相关的田野考古和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旨在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提升考古在文物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燕山以北的大凌河和西辽河上游地区,其鼎盛时期的核心区出现了诸如牛河梁、东山嘴这样的大型礼仪性建筑群,牛河梁遗址更是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红山文化研究将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北方模式”。“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将通过一系列田野考古和资料整理研究工作,从多个角度认识红山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和动力,总结辽西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讨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贡献和意义,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红山元素”,丰富并完善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体系。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十四五”时期,我省将鼓励全省考古科研基地跨区域、跨机构、跨行业开展合作交流,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团队,成立“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基地等互融互通,提升我省红山文化研究的影响力,为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