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补民生短板 城市更新让群众幸福满满

更新后的晶华新邨小区。东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双向柏油四车道直通小区出入口,整齐的橘红色外立面墙壁,花木扶疏的小区绿化,重新规划的休闲步道,整齐停放的车辆……11月23日,改造后的江苏省东海县城区晶华新邨小区,焕然一新。
晶华新邨小区建成于1998年,多年来,小区设施老化,道路坑洼不平,环境卫生较差,排水管道时常堵塞。今年,东海县投入460余万元,对小区雨污水管道,楼面防水,楼体立面等进行改造,铺设沥青混凝土道路,新建环小区健身步道,进行绿化提升,增加停车位等。“没改造前,道路破损,毁绿种菜现象普便,车辆乱停放,夏天蚊虫特别多,出来散步的居民都很少。”在小区游园健身的李大爷直言,“现在你看,我们的小区不仅有颜值,还有内涵。”
面对建设年代早,存在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环境脏乱差等老旧小区暴露出来的“通病”,东海县县长张其兵说:“百姓的痛点,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靶点,也是学史力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要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让‘老小区’焕发新‘容颜’。”
今年以来,东海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实施,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消除隐患、创造优美环境、完善小区功能为原则,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如今,通过“内外兼修”的有机更新,一个个老旧小区正由昔日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洁净美”,居民出行更方便,回家更安心,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幸福指数也随之增长。“在今年实施的8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51个已完成,29个正在扫尾,11月下旬全部完成。”东海县住建局局长孙彬说,“改造面积达32万余平方米,惠及居民3800余户,受益人口达13300人。同步积极推进选聘物业公司进驻,进行小区长效治理,维护小区改造成果,让老旧小区成为居民温暖的港湾。”

在西蔡村道路两侧建设的“口袋公园”。东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城市更新行动带来的变化肉眼可见、亲身可感。西蔡村是东海城区的城中村,在打通村中心断头路后,利用道路两侧的空间建设了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口袋公园”,园内建有透水健身步道、凉亭、长廊等,栽植桂花、朴树、红枫等树木,设置了小型休闲广场。“这小公园最大的优点就是离家近、绿化好。别看小,每天前来休闲的人可不少,晚上更是热闹。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很强!”作为公园的“常客”,62岁的刘玉美看在眼里,喜在心田。
在城市更新中,东海县还加快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的转变,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布局要求,利用小块零星空地、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微小空间“见缝建园”,打造出18个绿地空间与体育文化设施有机融合的“口袋公园”。一个个“口袋公园”不仅让城区呈现错落有致的美感,而且让附近居民拥有了更多的绿色休闲空间。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生命力同样在人,把人置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核心位置,方能焕发新生。”东海县委书记宋波说,“城市有机更新,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有无法替代、无可比拟的幸福感。”前不久,东海县106户居民通过电视直播、现场选房等方式买到了多层建筑的经济适用房。近年来,东海县依托高铁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等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实现棚改拆迁3005户,房屋征收55.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76套。
在推动点的提升改造同时,东海县还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进瓶颈路打通和停车场、城市书房建设等民生项目,融入城市文明,打造特色街区,加快教育、医疗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眼下,东海县正在实施秀水商业街、财税巷片区连片改造,挖掘老城区资源,塑造城市肌理,让城市发展告别“成长烦恼”,推动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张开虎 柴军委)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