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江边的“守边人”

11月17日傍晚,执勤人员在瑞丽江上巡逻。(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中国日报11月25日电(记者 武晓慧)瑞丽位于中国西南,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理位置特殊,三面与缅甸接壤,紧邻缅甸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木姐市,漫长边境线缺乏天然屏障,两国“城连城、村连村、田挨田”。自去年9月份以来,瑞丽发生了四次本土疫情,边境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

11月17日傍晚,执勤人员将皮划艇开往瑞丽江上的下一个巡逻段。(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在长达169.8公里的边境线上,瑞丽共设一线执勤点631个,目前投入各方面力量8821人参与“守边”,24小时轮流值守。

11月18日清晨,执勤民兵在瑞丽江边的步道上巡逻。(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31岁的退伍老兵赵兴攀是众多守边力量之一,今年3月,在结束瑞丽市畹町镇两个月的边境值守任务后,作为排长的他带领从德宏州梁河县前来支援的民兵,来到位于瑞丽市勐卯镇境内的贺弄渡口执勤点及允井渡口执勤点。如今,他和38名民兵日夜值守在瑞丽江畔,其中,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18岁,大部分为00后。

11月17日晚,瑞丽江边的山腰上,前来支援瑞丽的梁河民兵排长赵兴攀(左)和民兵雷世科勘查巡逻步道。(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赵兴攀介绍,今年3月的一天,凌晨五点,一个10人团伙趁瑞丽江枯水期江水水位低伺机偷渡时,值守人员及时发现制止,并移交了公安机关。

11月17日晚,瑞丽江边一处边境疫情防控值守点,执勤民兵在掩体后观察。(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在沿瑞丽江畔的执勤点及江面上,守边力量除了民兵、武警外,从2020年年底开始,瑞丽市及德宏州政府单位以及部分企业,以“包保单位责任制”的形式,也参与到边境值守中,定期派出人员轮换驻守执勤卡点。

11月17日晚,瑞丽江边一处边境疫情防控值守点,执勤民兵在火堆旁取暖。(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参与值守的瑞丽市公职人员赵琳介绍,一年前刚来到执勤点位时,她和同事为几个值守卡点起了名字——野猪林地、眼镜蛇地、蟒蛇地、蛇窝地……11月的瑞丽江畔,虽不及夏季雨季时高温难耐,同样蚊虫叮咬严重,眼镜蛇、银环蛇也是“常客”。此外,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还是将近30度,夜晚气温骤降,执勤人员穿上羽绒服、披上军大衣,靠火堆取暖。

11月17日晚,瑞丽江边一处边境疫情防控值守点,执勤民兵休息间隙,飞蚂蚁聚集在灯光下。(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守边人”的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开始,也可能是在半夜。24小时值守,轮换不同时间段,有的一待就是几个月,春夏秋冬,日落月升,在狭窄的沿江山腰步道上走过无数次,在“黑灯瞎火”中的泥坑前迈过无数次,也在湍急的江面上巡逻时躲过暗礁无数次。

11月17日,瑞丽江边一处边境疫情防控值守点,执勤民兵吃晚饭。(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为国“守边”的,也不仅仅是一线边境疫情防控卡点的值守人员。在距离执勤点最近的村寨,村里的妇女做好稀豆粉、肉圆子,走半小时山路送来;抵边村寨24小时封闭管理管控,村民人人皆为“守边”员;边境疫情缓冲区转移安置,村民舍“小家”为“大家”……在瑞丽这座边境小城,每个人都为守好边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1月18日清晨,瑞丽江边,边防设施施工队准备前往施工点。(中国日报记者 武晓慧 摄)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