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朱洪武: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 刘 乐
代表档案 朱洪武,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怒河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阜新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玉龙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今年当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村里的酒厂11月份开始烧酒了,养殖场里的3000多只鸭子也准备出手了,农产品加工厂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眼瞅着到年底了,村集体及乡亲们又会有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盘点着近期村里的工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怒河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洪武难掩心中的喜悦。
朱洪武是土生土长的怒河土村人,此前曾在大连经营装饰材料生意十多年,在装饰材料圈子里也算小有成就。可每年回乡探亲时,朱洪武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在外创业十多年,可家乡还在原地踏步,土地承包混乱、村集体负债累累、村里环境脏乱差,乡亲们怨声载道。”
朱洪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实现共同富裕。
说干就干!2014年11月,朱洪武回到家乡后立即成立了怒河土村第一家农民合作社——润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流转土地1.56万亩,发展成员672户,着重发展高效农业。通过规模经营,入社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2016年上半年,熟悉农村工作,踏实肯干,懂经营、善管理的朱洪武当选怒河土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拟定“怒河土村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以“生态循环农业”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农产品加工带动怒河土村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支持帮助合作社健康发展。
成功打造千亩高效绿色蔬菜、高油酸花生、酒高粱三大种植基地;建成泡子镇润禾养殖场和酒厂;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将所有贫困户吸收为合作社成员共享红利……一系列举措为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亲们吃上自来水,用上环保厕所,村里的硬化路面通到田间地头儿,村里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84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76万元,村内合作社、养殖场、酒厂等增收150多万元。”这一切可喜的变化让朱洪武倍感欣慰。
“最难忘的是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乡亲们无论年龄大小,都积极踊跃争当志愿者,冲到疫情防控一线,这份热情让我无比感动,也让我心中充满力量。今年年初,我们村也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现在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有信心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朱洪武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光明日报:架起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桥梁”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新华社点赞辽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农民日报点赞沈阳康平产业扶贫经验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联播“组团”报道这位辽宁人!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关注辽宁本钢转型发展:环境好,效益高,收入增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点赞抚顺乔安山家庭: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农民日报:三看营口新“三水”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购车即接电!新华社点赞鞍山“联网通办”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经济日报:大连打出文旅复苏“组合拳”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点赞沈飞集团高工姚志诚:扎根航空六十载,赤子之心报家国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新华社点赞这个坚强的辽阳听障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