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钻研二十载 翩翩彩蝶入画来
本报记者 王卢莎
“蝶翅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蝴蝶的寿命本就短暂,所以选材很受局限,想要留住永恒的美丽实属不易。”凤城市的郭一夫是蝶翅画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是在这样有限的创作空间里,他不断摸索创新20年,用美丽的蝴蝶翅膀绘制成美轮美奂的画卷,让翩翩彩蝶焕发艺术生命力。
古人留下许许多多赞美蝴蝶的诗句,这翩翩起舞的精灵生命却十分短暂,成虫的平均寿命才2至3个星期的时间,蝶翅画能留住这短暂的美丽。据介绍,蝶翅画据传为唐滕王李元婴始创,其技法初在宫中相承,后流传至民间。
“上世纪90年代,我偶然间看了一场展览,当时展出了几幅蝶翅画,我一下就被这几幅作品的美丽惊艳到了。”郭一夫从此迷上了蝶翅画。利用业余时间,他走南闯北,收集蝴蝶标本,就连别人做标本废弃的边角料他也如获至宝。
蝶翅画粘贴技艺手工制作工序达30多道,主要需要经过软化、展翅、干燥、粘贴等过程。由于蝶翅需要经过严格的甄选才能采用,所以制作一幅大型蝶翅画,需要数百种上万只蝴蝶、耗时数年。“创作的步骤可以学习,但自己的悟性和不断地揣摩,才是创作的精髓,这些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郭一夫为此钻研了20年,“关键还是能耐得住性子,坚持下去。”
郭一夫的创作材料主要选取的是别人做标本剩下的残翅和人工养殖的品种。他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蝶翅大小的问题。他能找到的蝶翅大多数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需要做一个大块图案的时候就比较难办。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折中又巧妙的办法——“化整为零”。
郭一夫创作蝶翅画《仕女图》时,仕女的裙摆本应是一整块,但是他换了一种方式,把小块的蝶翅叠加在一起,这样做出来的裙摆甚至还生出了一种由层次产生的灵动、翩跹之感。这个妙招一出,本来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创作时,郭一夫用左手虎口轻轻夹住蝶翅,因为蝶翅太过脆弱易碎,所以不能直接用手指捏住,但即便是用虎口夹住,也得万分小心。剪的时候要遵循“快准稳”的原则,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剪裂翅膀,所以他光是拿捏这个最恰当的力度,就整整练习了一年的时间。
2014年,郭一夫的蝶翅画被录入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一夫要把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