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云:“三下乡”订单服务为农民送来暖心“年货礼包”

图为活动现场。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是党的好政策帮我脱了贫,过去的一年,我家还搬进了改善后的农房别墅,真正过上了好日子。”1月18日上午,江苏省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党群服务中心,2022年连云港市暨灌云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下简称“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举行。在送春联区域,该村居民侍大爷请书法家为自己书写了一副自拟的对联“今朝已圆小康梦,来岁再绘锦绣图”,抒发新时代农民富裕起来后的豪情。
侍圩村党总支书记侍军说,“和每年统一印制的春联不同,今年‘三下乡’送来的所有‘年货’都突出个性化,书法家们可以根据群众需要现场创作,也可以根据群众提供的内容书写。这样的‘订单式’送年货活动让群众很满意。”
据悉,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和严格控制规模的前提下,2022年连云港市暨灌云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设置了40个特色展台,开展理论宣讲进基层、文明道德树新风、科技兴农助增产等8大项19个惠民行动,市县69家“三下乡”成员单位参加集中服务活动,灌云县接受“三下乡”共建单位捐款捐物价值119.7万元,支持项目资金2.42亿元。

图为活动现场。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主办方精心安排,农民却未必买账,这几乎是以往“三下乡”活动的一个共性问题。入冬以来,灌云县“三下乡”活动牵头部门就开展了农民需求调查活动,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民的所需所盼所想,将农民的需求进行整理,这些部门再按照“订单”“供货”安排“三下乡”活动。
在灌云县今年举行的“三下乡”活动中,由于是市县联动,耳目一新的文艺演出、专家科技讲座、疫情防控服务等各类文化年货更是格外受到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各类文化年货倍受群众青睐,农业科技书籍、科普读物、卫生常识、农业知识讲座和文艺节目摊位前挤满了人。获得市“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的灌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渴望致富的农户送去先进的科技知识、肥料、籽种,为渴望精神食粮的农民送去书籍,为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送去他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为已提前忙年的农民送去“福”字和春联……“只要是农民需要的,就在第一时间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真切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连云港市、灌云县科协组织的科普大篷车前,各类器材演示前围满了人,很多观众直言“这样的科技服务看着过瘾。”市文广旅局演艺集团的文艺工作者还为活动精心赶排了一台喜闻乐见的年戏,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市卫健委还组织了医疗专家开展现场义诊服务,这让农民感到很贴心……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首次增加了司法、社保、妇女权益保障和农民工维权等法律政策服务,现场为广大农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劳保政策咨询等。
极具亮点的是,灌云县今年的“三下乡”活动现场增设了“先进典型”礼遇和非遗展示环节。很多农民表示,能现场与全国‘时代楷模’王仕花、‘中国好人’王英、‘奔跑哥’侍东亮、拾金不昧的‘快递小哥’王勇、‘捐髓救人’的崔浩冉互动,听他们讲那些充满温情和力量的‘灌云故事’,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年货”。“展演的很多非遗项目在农村都濒临失传,它们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文化情怀和乡愁记忆,希望我们的后辈能承接起非遗传承之棒,赓续农业文明的千年根脉。”(夏兴俭 卞小敏)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