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丛焕宇
这些天,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二道沟村养猪大户王兆清比过年还高兴。“马上过春节了,猪场里有一批肥猪要出栏,正好能赶上好行情,得格外精心饲养。”1月20日,王兆清一边往猪槽里投喂精饲料,一边和记者唠着养猪致富经。
20多年前,一场大病让王兆清欠下巨额外债,成了贫困户。迫于生计,王兆清出门打过工、养过羊,但一直未能摆脱因病致贫的窘境。2014年,经民主评议,王兆清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村“两委”决定,借助互助社资金为王兆清贷款6万元,帮他养牛脱贫。
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王兆清果断买下8头牛。为帮他致富,村“两委”为他介绍养牛大户,给他提供技术帮扶。一年后,王兆清卖掉6头牛,还清了互助社的6万元借款。
“生活有了奔头,整个人也有干劲了。2018年,我又建起一座小型养猪场,依靠农业产业扶持资金,买下2头母猪,繁育仔猪。2019年,我家除了还清借款,还见到了回头钱。今年,我家的养殖场有肥牛2头、肥猪100多头。日子越过越好了,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谁见谁摇头的困难户了。”王兆清笑着说。
经过长达6年的辛苦付出,王兆清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年平均收入高达20万元,成了令人羡慕的养殖富户。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才能盖起这养猪场。自己富起来之后,说啥也不能忘记和我当初境遇相似的乡亲们。我要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养猪产业,和我一起过上好日子。”王兆清这样说也这样做。
“前两年,我日子紧巴,王兆清就让我去他的养猪场帮着喂猪。后来,他鼓励我自己养殖,还赊给我仔猪,借钱给我买饲料。现在我的猪场里也有12头肥猪了,一年卖个几万块钱不成问题。”村民王月荣感激地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