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天而降” 科技赋能冬奥 智能餐厅高效便捷
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令中外媒体和参赛运动员赞不绝口,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能餐厅,媒体人享受着由机器人带来的供餐服务,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高效与便捷。
一走进媒体餐厅,就看到一块醒目的立式指示牌,上面除了有中西餐和老北京特色烤鸭以外,还有多种以“智能”命名的餐饮服务,它们都如何智能呢?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我身边就是巨大的智能炒菜区域,食物正在炒锅里翻炒,只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美味就出锅了。

在智能炒菜区,菜和调料按比例自动分配好,依次倒进炒锅里上下翻炒,炒好后被装进餐盘。通过自动升降设备 ,餐盘被送到上方的云轨里,再由云轨系统的智能小车进行精准定位,餐盘就会“从天而降”,送到相应的桌台上。

捷克国家电视台记者 托马斯•布达克:我们来这里吃饭就是为了体验智能餐厅,已经来了四五次了,每次都像看科幻电影一样,从一开始的机器人炒菜,直到菜被送上桌面。这是我第4次参加奥运会了,之前没有过这种用餐体验,所以感觉很有趣、很特别。
午餐时段,在智能炒菜区就餐的人还真不少,大家对科技感满满的烹饪和送餐方式都感到很新奇,每当机器出餐,大家就拿起手机拍照录像,这已经成了吃饭前的标配动作。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工作人员 吉列尔莫•西门尼斯•纳瓦罗:我感觉味道好极了,吃了一些鱼和花椰菜,火候合适、香浓可口,我们还拍了视频,大家都很喜欢、很开心。
在媒体智能餐厅,除了有智能炒菜,还有智能饺子、麻辣烫、汉堡等,智能机器人“大厨”满足了中西方媒体不同的口味需求。

新西兰天空电视台高级管理人员 安德鲁•霍索恩:这是我第一次吃机器人做的食物,我认为这项新科技,在未来会更有竞争潜力,因为机器人做饭和送餐,可能会更高效率、更便捷,也更干净、更卫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