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黎村“时光里”
【新春走基层】
从海口驱车一路西行,3个小时下高速后进入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美景便扑面而来。一会儿是漫山遍野的橡胶树层林叠翠,一会儿是红艳艳的木棉花压满枝头,一会儿是车辆沿着盘山小路穿行在雾气弥漫的密林里,仿佛进入“绿野仙踪”……
山路十八弯,坡陡弯急,令人心跳加快,到王下乡的30多公里的路我们开了一个多小时。这里被称为“海南小西藏”,是昌江县最偏远的乡镇。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说,2016年台风“电母”来袭,时任乡党委副书记的他被困大炎新村整整5天。“漫水桥被冲毁了,路不通,电不通,通信中断,村与村的联系靠对讲机接力。5天后,水退了我才游出来。”
王下乡是一个纯黎族乡镇,有一个特色村寨——洪水村,是昌江县中唯一保留着传统黎族民居的村庄。这里有78间金字形茅草屋掩映在椰林中。2009年整体搬迁前,村民都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家里都是“三块石头垒个灶,四根木桩一张床,一张簸箕当饭桌,一条麻绳当衣柜”。
村民林春香说:“以前没有路不通车,为了挣点钱,我走路到霸王岭林场批发咸鱼或山兰酒来村里卖,往往是头一天早上出发,下午5点才走到,买完东西也没钱住店,就在商店门口蹲一晚。第二天,天蒙蒙亮就挑着60多斤的担子出发,要走到下午三四点才到村里。一斤挣一毛钱,一担也就挣六七块钱。”回忆起20多年前的日子,林春香直言太苦了。
“现在好了,家里有橡胶,割胶有收入,我在民宿上班一个月有2600元,今年春节前还拿到了民宿分红1300元。”林春香如今在“时光里”民宿当服务员。
洪水村的村民从黎族茅草屋整体搬进砖瓦房后,常年无人居住的茅草屋一度破旧倒塌,黎族传统民居保护面临困境。昌江县政府就筹集资金,对洪水村的茅草屋进行修复升级,打造成特色主题民宿——时光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黎族风情。
林春香告诉记者,现在村民都不再砍山烧山,每人每月都有生态补偿金,大家都主动保山护山。只有山绿了,环境好了,到村里的游客才会越来越多。
话音刚落,林春香的手机响了,电话里催促她赶紧去房间更换布草,一会儿将有客人入住民宿,她便高兴地离开了。放眼望去,群山环绕的洪水村,茅草屋前三角梅怒放,稻田的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山脉倒映在水田中,与劳作村民的身影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游客纷纷走上田埂,拍下这好山好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男子冰壶中美对决:一场彰显奥林匹克精神的比赛
- 冬奥暖新闻| 北京冬奥组委来信!德国运动员收获温暖
- 热评冬奥丨绝地反击!谷爱凌,“站起来继续赢”!
- 中国人的故事 | 不同“赛场”,冬奥会青年都很拼
- 科技冬奥 | “百米级”“分钟级”气象系统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高精尖气象雷达“把脉”赛场天气
- 科技冬奥 | 高科技满满的雪上项目“刚需品” 满足赛场精细化观测需求
- 科技冬奥 | 三颗“风云”卫星搭建起冬奥会天地气象观测网络
- 科技奥运 | 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27条线路 实现所有市内冬奥场馆轨道交通百分之百全覆盖
- 徐梦桃与美国运动员做出的一个动作,感动了世界
- 【世界看冬奥】非洲媒体:全世界冬奥健儿见证了中国防疫有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