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辽宁绘就“一圈一带两区”蓝图
2月9日,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推动辽宁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为辽宁未来的发展绘制了“蓝图”。
对此,2月16日上午,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有关情况。
“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7市以及沈抚示范区;“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其中,辽西先导区包括阜新、朝阳、葫芦岛3市,辽东绿色经济区包括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9县(市)。
《方案》明确了各区域战略定位: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要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我国北方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现代化都市圈协同创新样板区,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引领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合作区,打造国家开放合作新高地;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要建设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作区、京津冀辽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辽东绿色经济区要建成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同时,《方案》还对党代会提出的各市发展定位进行突出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确定了各区域三年发展目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形成一批超千亿、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0%,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初步形成与京津冀地区梯级联动、协调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5%;辽东绿色经济区“辽宁绿肺”作用日益显现,森林蓄积量增长7.7%,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地位更加巩固。
在提升沈大“双核”示范引领作用方面,《方案》中提到,辽宁将打造东北重要增长极。围绕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连东北亚海洋强市、加强“双核”协同联动等方面,《方案》提出,沈阳将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大连将加快建设“四中心一基地”、协同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任务。
在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方面,围绕优化发展布局、推动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创新共同体等方面,《方案》提出推进沈抚同城化发展、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
在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方面,《方案》提出,要做足沿海开放大文章,加快“两先区”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临港经济,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打造引领东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畅通海陆大通道、建设高质量对外开放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
在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方面,《方案》提出,辽宁省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围绕加强与京津冀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生态等方面融合对接,提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推动文旅康养市场融合等重点任务。
在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方面,围绕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方案》提出了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优做强山区经济等重点任务。
北国网记者 李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