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暖人心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王昊魁
时近晌午,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的行政街上,陈大妈推着自行车迎着王泽满走过来,嘴里一迭声地说:“王师傅,出门办事,这后车胎又没气了!”
“好嘞,您稍等。”王泽满接过车子。
这位修车老行家,干了22个年头了。这条街,熟悉!不少地儿都曾是他的“流动据点”。用熟人陈大妈的话讲:“修车、打气、配个钥匙这种事儿,平时谁挂在心上啊?可要赶上车扎了胎撒了气、拉链坏了啥的,你还真没辙。有了‘小蓝棚’,好!”
陈大妈口中的“小蓝棚”,指的是王泽满修车摊儿所在的这片便民服务区。
说起“小蓝棚”,王泽满打开了话匣子。去年,奎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董海洋找到他说,区里正在搞一个固定的小摊点经营区,问他要不要报个名,“当然报啊!咱想有个固定的点,都想了多少年了!以前在这条街上到处摆摊,不固定,老顾客找我也很不方便,遇上大风雨雪天气,更是收摊不能干。有个固定摊点儿,睡觉都踏实!”王泽满回答。
王泽满第一批进入固定经营区。“生意越来越好!咱小修车摊也联了网,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点,顾客比以前多不少哇。”王泽满指了指旁边说,“以前经常一起扎堆干活的钥匙摊儿老刘也进来了。听说一起进来的,有60多个摊点。”
不远处的刘祥昌笑着说:“去年,政府为我们发了蓝色遮阳棚、工作服、坐凳,遮阳伞一支起来,周围人就都管这片服务摊儿叫‘小蓝棚’了。这不,前段时间降温了,又发了挡风围布。坐在里面修理,暖和不少!”
“搭建‘小蓝棚’可离不开大伙儿帮忙!”王泽满边打气边说,“文明服务志愿者、城管执法人员、环卫园林工人、街道社区干部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帮着拆装遮阳棚、遮阳伞,清扫摊前卫生,‘小蓝棚’温暖了我们的心,也让周边街坊更便利。”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8日 01版)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