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体谈: “碳中和”的冬奥会,世界一起走向绿色未来
近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表示,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上,开幕式首次呈现出以清洁氢能作为燃料的“微火火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水立方被改造成“冰立方”;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冬奥会以智慧多元的形式、完美严谨的效果呈现在全世界面前,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环保力量。
“碳中和”的实现,让冬奥会展现出独特魅力。首钢滑雪大跳台一经建成就吸引了不少目光,“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奥运风向标、北京新网红……”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给予了首钢滑雪大跳台高度评价。而这个酷炫十足的大跳台,是由首钢老工业园区修缮改造而成,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有效融合在一起。北京冬奥会绿色、节俭、环保的追求,激发出众多创意,彰显着中国智慧。“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延庆赛区核心的设计理念。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如巨龙,飞腾于山脊之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由小海陀山顶向山谷蜿蜒而下,延庆冬奥村铺展在山谷东侧的台地之上。崇山峻岭之间,建筑分散布局,与山景交相辉映。如美属萨摩亚男子钢架雪车选手克鲁姆普顿夸赞道“这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漂亮的一条赛道了,环绕在群山之中。”“山林映场馆”,绿色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最亮底色。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如北京赛区场馆的15块冰面均采用当前最环保的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冰的全部余热可实现回收再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这15块冰面也均可实现赛后利用,成为低碳环保的群众性健身场馆。同时,“全民冬奥”让低碳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加了低碳生活方式“常态化”的可能性。中国紧紧抓住了“绿色冬奥”这一历史契机,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为全球环保事业树立新的典范。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为世界其他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是为全世界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以实践证明了大型体育赛事低碳环保与精彩规范完美融合的可能性。
在全球力争早日实现碳中和的今天,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绿色科技、绿色理念的实践平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新起点,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