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两会人物)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中新社贵阳2月26日电 题: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作者 瞿宏伦 袁超
“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保护传承是‘第一条腿’,创新运用是‘第二条腿’。”全国人大代表、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非遗传承除了需要形成品牌效应外,还必须“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苗绣传承人石丽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瞿宏伦 摄
苗绣是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松桃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
石丽平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年来一直在坚持塑造苗绣品牌。她说,贵州目前的苗绣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主打品牌,处于“各美其美”的状态。
从2000年开始,石丽平一直在为苗绣发展奔波。她徒步3万多里走村串寨,记录苗绣历史,收集苗绣资料,还牵头将“松桃苗绣”注册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丽平说,不能仅做守望者,必须考虑如何发展,激发非遗的内生动力,形成品牌,最终以产业发展来反哺非遗。

苗绣传承人石丽平在绣制苗绣产品。 瞿宏伦 摄
“我现在提倡‘苗绣+’的发展模式,苗绣可以‘+N’,比如‘苗秀+服饰’。”石丽平介绍,一件苗绣服饰上有中药材板蓝根原料的染线,这件服饰除了苗绣本身,还可以拉动板蓝根种植、织布、服饰销售等产业链的纵深发展,民众也受益。
石丽平认为,使用是非遗最好的发展,创意是非遗最好的传承,非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把非遗“打碎”以后重新做梳理,创新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有内涵的传统文化,非遗才能活起来。
石丽平称,通过非遗的创意和创新,引领发展的需求,用现代人的审美,完成非遗产品体系的研究和研发,并且运用到市场,让更多民众喜欢上非遗产品。“按照这样的方式发展,对于非遗就不再是刻意去传承,而是自觉地进行传承。”

贵州铜仁松桃苗绣产品。 瞿宏伦 摄
石丽平指出,现阶段的传承人比较浮躁,有的传承人只是工匠,没有做到真正的传承。作为传承人,除了有技能,还要有文化,有知识。“现在我们不缺手艺,缺的是有技能有文化的人才。”
“培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应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石丽平认为,官方通过系统的规划完善传承体系,人才才能源源不断供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作为技能人才重点培养。
记者在采访石丽平时,她除了教授绣娘苗绣技艺,同时也在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准备。

苗绣传承人石丽平在给游客介绍苗绣产品。 瞿宏伦 摄
石丽平将在今年会上提出建议: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应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做梳理,推进自主的品牌,做到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将非遗更好推向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针一线何其精彩。作为传承人,我们相信所传承的既是文化又是产业,能实现脱贫也能助力乡村振兴。”石丽平说。(完)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