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之:大力推进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关艳玲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刘凤之提出提案,建议科学合理开发非耕地资源、发展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应。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缺,沙漠和戈壁滩等荒地面积占到陆地面积的1/7,非耕地土地资源开发程度低、开发潜力大。”刘凤之调研发现,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戈壁滩、荒山、荒坡等不适于粮食油料作物生产,但发展设施农业,如蔬菜、果树、食用菌等优势明显,非耕地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等亩纯收入平均万元以上。
刘凤之认为,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粮菜、粮果等争地矛盾,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可有效解决“菜篮子”产品供应。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非耕地地区的光热资源,发展低碳农业,有效节约能耗,推进设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还将对促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发挥重要作用。
刘凤之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好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出台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规划建立国家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
“加大财政补贴投入,支持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刘凤之表示,同发展可耕地设施农业相比,非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比较恶劣,需建造现代农业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和实施局部土壤改良等,建设投资高,建议政府给予优惠措施,主要为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等建设提供财政补贴资金支持。
此外,刘凤之还建议,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为促进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尽早设立“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研发专项,组织相关优势科研单位联合技术攻关;建立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制定完善对从事非耕地设施高效农业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及家庭农场等的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措施等。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