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守“沪”|70、80、90后,我们在上海抗疫
自3月28日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共有253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副院长张大宏带队冲锋在疫情防控的前沿,他们都是勇敢逆行的“守沪人”。以下故事,来自上海抗疫一线的70后、80后和90后:
70后:舍小家为大家的“战疫”伉俪
当天的气温飙升到34度,穿着医用防护服,头戴防护面屏,全副武装下的队员汗流浃背。开始工作前,队伍里有一对队友留下了本次支援中的第一张合影。 他们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更是抗疫一线的战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并肩作战,相互鼓励,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妻子孙启虹是门诊手术室护士长,已参加大大小小防疫工作多次。本次援沪工作,作为小组长的她,带队到社区为居民采集核酸,不仅要保证采集规范标准,更要监督队员做好防护。丈夫史俊是宣传统战部的资深宣传干事,不仅参与核酸采集辅助工作和物资保障工作,工作间隙还负责记录和宣传队员们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拍摄素材、整理资料、修改稿件、联络媒体,让更多人能及时了解一线故事。问起孙启虹老师对本次支援工作的想法,她笑笑说:“只是一次平凡的工作任务,刚好时间地点撞上了。”但在这句笑言背后却有另一件令人感动的故事。在夫妻俩赴上海支援后,孙老师的父亲突发心绞痛,尽管夫妻二人心急如焚,却仍旧坚守岗位。这个消息被医院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室迅速安排老人入院就医,获得了及时的检查和治疗。
80后:一支画笔描绘援沪勇士
“要是我也能现在过生日就好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援沪群里有人不禁感叹。生日的队员们不仅收到了队领导的慰问和生日蛋糕,还能收到一幅精美的生日贺图,贺图的作者就是门急诊部副主任助理夏宇轩。

告别了家里两个孩子,夏宇轩与队友们共同奋战在一线,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凛冽。她承担核酸采集工作,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以后,她会拾起画笔记录下在一线抗疫的感人瞬间,不为讴歌英雄,只为记录一线队员们的勇气、责任和担当。她还为每位援沪抗疫工作期间生日的队员绘制生日贺图,希望远离家人的队员们在生日当天也能感受到如家人一般温馨的祝福。她已经为10多位队友绘制了贺图,听到队员们喜欢自己绘画的贺图,她非常开心。她说她还会继续画下去,以这样的方式记录援沪工作和生活,直到疫情退散,凯旋而归。
90后:青年党员在一线写青春
无论是核酸采集还是物资筹备,总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他就是来自康复医学科的90后党员王礼轩。作为核酸采样队的一员,王礼轩时刻保持着待命状态,随叫随到,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在每个采样点执行任务中,只要穿上防护服,他便化身暖心“大白”,保证采样精准、高效专业的同时,让每一位被采样的居民感受到温暖,在支援第一线书写下自己青春的篇章。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使命。在使命必达的背后,王礼轩告别了刚做完手术的妻子。他与妻子相识相知8年,于半年前领了结婚证,婚礼却因为疫情一推再推。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给予了他万分的理解和支持:好好照顾自己,家里一切都好。这给了他前行最大的动力和安慰。
“青年党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和砖头精神。”身为年轻的共产党员,就要像钉子一样,组织需要哪里就钉到哪里,每一锤都要钉牢、钉实。他认为支援一线只是平凡的工作,但他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整理 记者张梦凡)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