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6月发射“神十四”……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我国已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通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我们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完善了任务的组织指挥体系,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运营管理体系,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显著的综合效益。
2022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这6次任务分别是: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也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至此,包括天和核心舱在内的空间站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能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可搭载7名航天员。同时,正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
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特别是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新成果。
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纵观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月球一直是载人航天走向深空的一块热土,中国载人航天也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在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他说:“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千年来嫦娥奔月、蟾宫折桂的神话梦想将会成为现实。”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