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小山村翻开新扉页 加速奔向致富路
央视网消息:不仅是刚才大家看到的新机场,江西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为振兴发展谋划蓝图,而一口“红井”则更是烙印着真挚的为民情怀。在瑞金市沙洲坝,一口看似寻常的水井,旁边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大字,这清澈甘甜的井水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总台记者 殷一元:这口井是1933年在江西瑞金红色苏区时留下的,这里地处干旱地带,住在这的人喝的都是又脏又臭的塘水。毛泽东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决心一定要帮村民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带领大家,反复勘探地形,亲手打了我身旁这口井。如今八十九年过去了,这口井里的水依然清澈,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汩汩“红井”水,生生不息。时光流转,今天在距离红井不到400公里的江西新余市高岚乡盆溪村,“水”也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盆溪村村民 钟华生:你看,这是今年的新茶,你看看泡出来多漂亮。说实话,以前我根本舍不得买这个茶叶,以前的水泡不出这个味道来,怕浪费。

盆溪村属于喀斯特地形,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山上1000多村民长期要面对“靠天喝水”的窘境。
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盆溪村村民 钟华生: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储藏起来留到冬天喝,听到下雨我们后半夜都会起来,拿着脸盆、桶来装屋檐水。
为了彻底解决老百姓喝水难题,2018年,一场“四级加压 抽水上山”的攻坚战在盆溪村打响,3万多米长的自来水管硬是翻山越岭,靠人搬肩扛铺进了村。政府引来了活水,大棚蔬菜、山地西瓜等特色产业在盆溪落地生根。

总台记者 殷一元:刚刚村里的老乡告诉我说,几年前,村里还很难见到一层以上的房子,因为怕水供不上二楼。如今家家户户都盖了多层小楼,而且村里不仅接通了自来水,还拓宽了入村的主干道。在我手中有这样一张照片,这是2015年盆溪村的一个岔路口,那个时候这里还一片荒芜,如今大家再看,不仅焕然一新,还建立起了企业,“水”翻开了这个小山村的新扉页,加速奔向致富路。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