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群众的“点单”
万应慧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赶考路”上,最重要的是坚持人民至上。
盘锦市在开展党员“为民办实事”活动中,利用手机APP,采取“百姓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快速有效地对接群众的生活需求,构建党群服务新格局。
这里,在为这一贴心精准的服务模式点赞的同时,笔者重点要说的是,面对群众的“点单”,我们共产党人如何做好“接单”服务,这也是我们“赶考”路上的一道新试题。
这一单,沉甸甸。
要接好群众的“点单”,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无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何创新,途径和方式如何不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能改变的。坚持党的这一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需求,点下的每一“单”,都是对党的满满信任。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要牢记使命,勇敢接过这一“单”,并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一单。有人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如果面对群众的“点单”视而不见或敷衍应付,都与党的宗旨相悖,就必然会在“赶考”中落伍。
这一单,不简单。
要接好群众的“点单”,在于“用真情”。真情,发自肺腑,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时刻铭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初心之问,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人民群众的“自家人”、广纳民声的“代言人”、为民排忧的“解铃人”。是不是带着真情去做好接单服务,群众是看得出来、体会得到的。党员接下群众点下的这一单,事实上就架设起一座桥梁,连着真情与行动,连着党心与民心。工作在会上,干劲在纸上,行动在嘴上,肯定行不通。俯下身来、沉下心来、弯下腰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实办事。只要凡事带着感情去做事,就一定能做好,做到位。
要接好群众的“点单”,还要持之以恒。群众的困难是动态的,这个困难解决了,还会有下一个困难。痛点、堵点、难点,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从来都不会完全消失。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不应该一阵风似的办“一阵子”,而是要持之以恒办“一辈子”。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每一个细微的民所忧、民所困,就是社会治理格局中的毛细血管堵塞,持续不断的动态疏通就在于解难题。
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手段,千方百计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服务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不断夯实“用真情”的基础,脚下多沾些泥土,心中常念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到难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而画好同心圆,答好新答卷。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