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全力优化科创服务
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全力优化科创服务
汇聚创新资源 助力成果转化“加速度”
本报讯 5月9日,在葫芦岛市绥中县东戴河新区,云的(辽宁)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智能出租轨交系统(PRT)完成中试。“公司研发团队落户不到半年,就在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帮助下,高效完成了技术孵化和中试,产品近期将取得国家市场许可上市。”公司副总裁刘海涛说。
未来,个人通过手机APP,就能像打出租车一样乘坐这种智能化的空轨“云的”,此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与地铁等公共交通实现优势互补,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推动智能“云的”项目尽快投产,转化中心组建专门团队悉心服务,免费提供百余平方米研发实验室,积极为项目申请科技研发专项补助资金,帮助项目建设中试场地,第一时间回应企业需求,全力缩短项目技术从实验室到成熟应用的时间。“按照目前发展速度,明年企业将租用园区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智能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争取5年内实现科创板上市目标。”刘海涛介绍。
智能“云的”项目,是去年成立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高速成长结出的成果。转化中心与东北科技大市场合作,启动建设了科研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及中试区、成果转化区、服务配套区等服务体系,为高技术企业、项目、人才来东戴河创新创业提供全产业、全链条、全要素的科创服务,凝聚创新要素,全力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新动能。
在葫芦岛市和绥中县的科技招商相关政策吸引下,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成功引进北大北斗伏羲智慧文旅创新中心等3个带土移植项目,2个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入孵企业23家;培育带土移植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雏鹰、瞪羚企业13家,产学研联盟9个。
让创新主体“动”起来,今天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正在向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先导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科技型企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费灵雨 张林昊 本报记者 翟新群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