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到 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
秦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这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做到方向明,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追求的方向,决定了其治学道路的宽度、学术人生的厚度、研究成果的持久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基所在、灵魂所系,做到方向明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聚焦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攸关的问题,从生动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做到主义真,就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研究全过程。做到主义真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问题,唯此才能更好地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做到学问高,就要坚持守正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做学问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才是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学术回应时代、解答现实的能力,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做到德行正,就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力求做大先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以优秀的学问教育引导大众,而且要以高尚的道德感召人,用明德引领社会风尚。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牢记初心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校对:杨 旭
责编:李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