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言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王琳森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要心怀“国之大者”,心系人民安危冷暖,以尽责精神和冲天干劲知明行笃、勇毅向前。
“时时放心不下”,就要坚守对党和人民忠诚。“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深切表达。党员干部只有忠诚于党,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才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只有忠诚于人民,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才会“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最高位置,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到心坎上,尽心尽责地为民办事,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时时放心不下”,就要怀有担当精神。担当是对“时时放心不下”责任感的行动实践。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党员干部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唯有知责明责、守责担责、履职尽责,才能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时时放心不下”,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忧在心头,才能谋当前、虑长远,辨利害、权得失,知进退、定取舍。党员干部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要做到想在前头、干在实处,展现精于预见的功力;要做事谦虚谨慎、三思而后行,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及时研判处置。要经常反躬自问,把问题琢磨透、把方法弄周全、把事情做极致。只有时时放心不下,事事牵挂于心,才能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校对:盛楠
责编:李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