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设15分钟核酸检测圈后,医疗废物如何规范处置?上海回应
人民网上海5月24日电(马作鹏)5月24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在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15分钟核酸检测圈布设后的医疗废物收运模式和标准。
罗海林介绍,15分钟核酸检测圈的采样点包括三种类型: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采样过程产生的废物和采样人员废弃的防护用品都按照医废管理。由于各类采样点的医废贮存条件不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了不同的收运模式,以便及时有效地收运核酸采样医废,消除疫情传播和环境风险隐患。
对于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固定采样点,核酸采样医废可以就地暂存,由医废处置单位及时收运处置。对于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原则上应由核酸采样人员或工作人员将核酸采样医废随核酸检测样品一起运到检测机构,再由医废处置单位收运处置。
无法及时转运的,核酸采样医废应放入专用垃圾桶、箱,或者放在有“三防措施”(通俗讲就是防晒、防水、防风)的临时贮存场所,由辖区街镇负责24小时内运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医废处置单位收运处置。
罗海林特别提醒,检测机构不要将核酸采样医废露天堆放在街边,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强监督检查,也请市民朋友们一起监督。
罗海林表示,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全市医废产生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达到日产1400多吨,是平时的6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统筹调配资源,提升收运能力,落实应急处置,保障上海全市医废收运处置及时安全有序。自3月1日以来,上海已累计收运处置医疗废物6.85万吨,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当前,上海全市医疗废物收运量已稳步下降,5月21日以来下降到1千吨以下,但相对平时仍处于高位。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的新形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有关工作方案并部署落实,将继续保障医疗废物的及时安全收运处置。
校对:杨 旭
责编:闫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