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
这段话出自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脱贫攻坚征程上,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精准扶贫,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最大程度地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要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的贫困群众通过学习培训,变成了技能高手,有了固定收入;有的贫困家庭通过生态扶贫模式,把资源变成资产,从农民变成股东,有了更多的致富渠道;有的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接受教育,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彻底斩断了家庭的“穷根”……
通过激励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上追求,许多贫困群众逐渐摆脱了“等、靠、要”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主体意识愈发强烈,情感和行动上越发变得积极主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全社会各方面、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了每年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的奇迹,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为重要。要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就要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放在第一位置,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把产业兴旺作为基础性关键任务,切实保障农民就业和收入,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强做大乡村各项产业,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本期特约专家:王永祥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对:杨金凤
责编:栾溪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