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表演赢得观众
朱忠鹤
5000万人次线上围观《茶馆》。这几天,北京人艺在线上火了起来。作为享誉国内外且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专业话剧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6月份迎来了建院70周年纪念日,每天定时在各大线上平台演出包括《茶馆》《骆驼祥子》《哈姆雷特》等经典话剧,这成为“北京人艺”系列纪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连续几天在线上追着北京人艺的话剧和访谈看。此前,我以为话剧相对小众,即使借助大众传播平台免费推送,也可能观众寥寥。
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窝头会馆》这幕话剧演出时,在一个并不十分知名的视频平台上,就有近30万人同时观看。如果算上其他主流视频平台,仅《窝头会馆》这一幕话剧,其观众数量就突破500万人次。
在观众涌到线上看话剧的同时,这些视频平台的评论区里也是“评论汹涌”。“经典就是经典,北京人艺就是北京人艺”“台词功底太棒了”“话剧演员太厉害了”等等,对“北京人艺”和话剧演员的如潮好评,刷爆了评论区。
上述所见超出了我的想象。
话剧是一门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专业舞台艺术,与我国传统的舞台戏曲相比,它更多是在无伴奏情况下,通过演员的大段独白或对白作为主要手段,来推进故事演绎。这明显与我们延续了千余年亦歌、亦舞、亦唱、亦演的传统戏剧有着明显不同。换言之,话剧吸引观众的,主要是演员们的高超表演功力与深厚台词功底。
这与此前一些饱受诟病的影视剧中对口型演员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因如此,在北京人艺现场演出互动区里,时常出现“口型演员好好学一学”之类的评论。观众之所以在热捧话剧之余,毫无遮掩地亮出这样的观点,其实正是对“专业+敬业”精神的渴望与追捧。
北京人艺话剧演员何冰曾说过,不管腕儿们在外面多风光,回到“北京人艺”都老老实实的,没有人敢耍大牌,都端着茶缸子去排练。这是敬业精神的一种。
在北京人艺此次系列经典展演中,年近七十的濮存昕演出了《哈姆雷特》片段。剧中,他匍匐在地,在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同时,说出了大段大段铿锵有力、富有炽烈情感的经典台词。尽管这个片段仅十几分钟,但却在线上获得观众一片好评。这是专业精神的一种。
想起了前几天我观看辽艺话剧《天算》演出前带妆联排里的一个小细节。剧中,一位扮演落魄纨绔子弟的演员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的胆怯与懦弱,肢体动作更多是孱弱的、或趴或撅在舞台上。联排时,台下导演看到他的位置稍有偏差,提醒他往舞台中央移动。这个时候,这名演员根据剧情需要,左脸正贴在地上,整个身体拱在舞台上,当听到导演指令后,他立即停下,快速爬到舞台中央,找准位置后随即切入角色,继续演出。就是这前后不到几秒的时间,在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预判到话剧《天算》一定会收获观众好评。当晚演出的确如此,观众掌声久久不息。
其实,何止是作为舞台艺术的话剧讲究专业与敬业呢?随着鉴赏水平的提升,观众对一切文化艺术都开始用更为审视与挑剔的眼光重新打量,只有那些褪掉了浮躁、扎扎实实付出,肯于在专业与敬业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的作品,才会成为经典,才能最终赢得观众长久赞誉。
校对:杨 旭
责编:闫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