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里,幸福感爆棚”——安徽庐江城乡统筹惠民生
【走进县城看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查海霞终于没能抵挡住来自朋友圈的诱惑,6月14日傍晚,她和两个女伴从安徽庐江县城驱车15分钟赶到汤池镇赏夜景。
华灯初上,吃罢饭遛弯的居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金汤池湖堤上漫步,微风盈盈,一天的酷热全然散去。空旷的湖山间,歌手在唱歌,摊贩在叫卖,热闹但不吵人。湖对面的老虎山也亮了起来,水边的树变成透明的五色“琼林”,湖东岸舞台上,大爷大妈们在“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巨型标语前翩翩起舞——“叶子”指的是当地的茶叶“白云春毫”,依托茶产业和温泉资源,汤池镇成为华东地区著名的温泉小镇。
“心心念念,终于成功打卡。这哪是小镇,简直是人间天堂,生活在这里,幸福感爆棚。”查海霞发了一条朋友圈。
庐江县北临巢湖,南近长江,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庐江是合肥的米袋子、菜篮子,也是长三角等地的“粮仓”。庐江县委书记许华为告诉记者:“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让县城更繁华,让乡村更繁荣,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时值中午,骄阳当空。工人们正在对一个矿坑的坑壁喷“泥浆”,其中含有菌素,覆盖裸露的岩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种草,慢慢恢复植被。一年前,这里还到处都是矿坑和矿渣堆,看不到绿色,一下雨,酸性矿水直接流入河道。
庐江矾矿始建于1956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这个曾拥有3000多名工人的庐江矾矿2001年全面停产。“有着1400年开采史的庐江矾矿虽然画了一个句号,但千年矾都留下的矾工业遗址,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庐江县县长周天斌说,2021年,庐江县开始对矾矿进行生态修复和遗址开发,“恢复和重建庐江矾矿已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系统,建立稳定、自我维持的植被系统,将整个生态修复区矿山酸性废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有效控制。”
和汤池镇和矾山镇一样,“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景点“长藤结瓜”一样遍布庐江,成为农旅富民的“诗和远方”。“农区变景区、田园变花园、民房变民宿、农品变商品”的思路,让庐江的乡村获得高颜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画了一幅别样风景。
“庐江抓住了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无中生有’,如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庐江的金字招牌。”许华为告诉记者。
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书记汪守苗忘不了几年前去深圳参加一次招商会的“尴尬”:“带了一部庐江的宣传片,却不敢在会上播放,为啥?咱没啥特色呀。”如今的她却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名词如数家珍,“一周至少来企业一次,关键时候每天都来。我们对企业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服务班子一套服务措施,就是要把企业捧在手掌心。”
2015年,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入驻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庐江县一对一对接,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国轩速度”。以此为龙头,庐江现已成为安徽最大的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基地。那一年,公司副总经理汪志全把他的博士工作站建到了庐江。如今,庐江县已建有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庐江支柱产业从农产品加工、矿产、机械制造及汽配‘老三篇’蝶变成今天的‘新三篇’。”许华为说,“人才正成为庐江县加速前进的强大推动力,我们拼的是生产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目的是让庐江想着和想着庐江的人都能为庐江发展作贡献。”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7日 10版)
校对:盛楠
责编:李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