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郝鹏:潜心科研报国 以身立教育人
辽宁“最美青年”、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郝鹏——
潜心科研报国 以身立教育人
本报记者 杨丽娟
今年北京冬奥会前夕,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型高防护性变刚度滑雪头盔在央视惊艳亮相。这款头盔运用航天结构设计“黑科技”,防护性能超出欧洲标准20%以上,在我国运动员备战训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负责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课题的,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装备数字孪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郝鹏。
2013年,郝鹏博士毕业后,成为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青年教师,并加入“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年间,郝鹏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20余个,发表高水平SCI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30余件。科研成果应用于长征5号等系列大型/重型火箭,大幅提高关键舱段承载效率,为保障装备性能和可靠性作出贡献。
“能够将所学与祖国所需密切结合,是一件快乐的事,更是砥砺前行的青年科研追梦者的不懈使命。”郝鹏说。
在潜心科研的同时,郝鹏还致力于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做科研的目的不是发论文,而是要为推动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大二便进入郝鹏教授课题组的王宇同,始终记着郝老师的这句话。
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等,郝鹏以身立教,为祖国航天事业培养了一批力学拔尖创新人才。
兼顾教学和科研,郝鹏每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经常拖着行李箱去上课,课后直奔机场或火车站,在飞机或高铁上备课、更新课件,出差回来后又直接走进教室。即便如此高频出差,他也努力做到尽量不找别人代课。每次结课,学生都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去年,郝鹏所在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郝鹏还以全省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首届辽宁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称号,并入选辽宁省教学名师。“我会继续坚持国家重大需求牵引下的基础科研之路,推进可靠度与数据科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提高我国高端工业产品核心创造力。”郝鹏说。
校对:曹思洋
责编:杨 旭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