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观澜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7月12日下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听取整体情况介绍,通过实时画面察看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各功能区和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现场作业情况,并同工作人员及现场办事人员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进入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也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这次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硕果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做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再接再厉,前途光明。
位于乌鲁木齐西北部的国际陆港区于2015年启动建设。按照“集货、建园、聚产业”的发展思路,国际陆港区包含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综合保税区、仓储交易产业区等多个功能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正成为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至2022年6月底,国际陆港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900余列。运载货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机械设备、水暖建材等200多个品类,开行班列线路达21条,通达欧亚19个国家和地区、26个城市。
国际陆港区一方面以中欧班列为媒串联起新疆与中亚、欧洲“贸易丝路”,另一方面激活物流“引擎”等,加速产业集聚和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钢材、番茄酱、PVC材料等产品“走出去”,矿产品、食用油、小麦等产品源源不断“走进来”。今年以来,国际陆港区还先后开行了新疆吐鲁番—重庆—泰国的哈密瓜冷链卡班以及重庆—新疆—德国的高端电子产品中欧跨境班车。
国际陆港区自建设以来,以功能平台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已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300余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新引进商贸物流、加工制造等企业340余家。乌鲁木齐丝路西大门跨境电商项目成功落地,开通多项跨境电商业务。
国际陆港区的繁荣发展是新疆加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大美新疆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创业。
记者:黄玥、孙少雄
视觉 | 编辑:姜潇、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新疆分社联合出品
校对:杨金凤
责编:栾溪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辽宁·非凡十年”专栏
- 北斗巨献•央视热播 :《非凡十年》辽宁篇
- 辽宁数字经济赋能智造强省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辽宁篇: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振兴新动能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吐鲁番,关注了哪些独特之处?
- 新华社发表重磅文章《辽宁:创新驱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 我省四部门联合印发《防范学生溺水措施18条》 多举措织密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 绿水青山著华章——抚顺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 辽宁已建成1500余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 强化农业合作 谱写共赢华章——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侧记
- 挖掘合作潜能 助力“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中国(辽宁)—中亚数字经济分论坛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