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2.5%,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来之不易

7月2日,游客在武汉汉口北夜市上休闲消费。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回看上半年经济运行轨迹,前2个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3月下旬受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二季度中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成绩来之不易。
观察大国经济,不能局限于一时得失,必须看全局、辨大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变量众多的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全面辩证地看清2022年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深化认识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才能更加坚定对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底气和信心。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特别是2022年以来,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进一步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7月13日发文称,全球经济已经显著趋于暗淡。在此情况下,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殊为不易。特别是5月份以来,中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外贸较好外储稳定、产业升级态势持续,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以价格形势为例,2022年以来,在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中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水平。6月份美国、欧元区CPI同比分别上涨9.1%和8.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立足比较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快速落地生效,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也为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稳定器”作用。
把握短期长期关系来看,中国经济仍然长期向好。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国内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陡然增加,经济运行在3月下旬到5月中旬出现波动。但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释放,6月份经济实现较快企稳回升,展现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还要看到,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量达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中国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表示,从长期来看,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依然巨大,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积极加以应对。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沉稳和定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孟庆川)
校对:盛楠
责编:李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辽宁·非凡十年”专栏
- 北斗巨献•央视热播 :《非凡十年》辽宁篇
- 辽宁数字经济赋能智造强省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辽宁篇: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振兴新动能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吐鲁番,关注了哪些独特之处?
- 新华社发表重磅文章《辽宁:创新驱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 我省四部门联合印发《防范学生溺水措施18条》 多举措织密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 绿水青山著华章——抚顺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 辽宁已建成1500余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 强化农业合作 谱写共赢华章——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分论坛侧记
- 挖掘合作潜能 助力“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中国(辽宁)—中亚数字经济分论坛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