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救治更多重患 就是我的使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丁仁彧——
救治更多重患 就是我的使命
本报记者 王敏娜
重症医学科的工作高强度、高压力,每天面对的是重症患者不断变化的病情。“每一天,心情都和坐过山车一样,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但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职责,再苦再累也值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丁仁彧如是感慨。
2006年毕业时,原本学普外的丁仁彧,一头扎进了重症医学科,一干就是16年。从救治禽流感重症患者、抢救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伤员,到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进行医疗援助,都有丁仁彧的身影。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丁仁彧更是主动请缨,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在武汉抗疫的50多个日日夜夜,丁仁彧作为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带领全省重症医学专业150名队员,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三病区和四病区的80张重症床位,集中救治重症和极危重症病人。每当遇到危急险重情况,他都冲在最前面。
在随后组建的辽宁省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中,丁仁彧更是勇挑大梁,担任队长,带领队员发挥尖刀作用。在援助医院的多支省级医疗队中,最早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技术,带动整个院区救治技术提升。丁仁彧还带领队员率先使用体外膜肺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极危重患者。
丁仁彧不仅在抗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科室工作中也始终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医、教、研工作的新突破。他所在团队一直致力于脓毒症DI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动和引领了中国脓毒症DIC研究,并将相关理念以及研究成果在国内推广。同时,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的研究等。目前,他们正在打造辽宁重症医学平台,将全省的重症医学科互联互通,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以及临床科研等工作。
丁仁彧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和科室的不断努力,救治更多的重症患者。”
校对:闫尚
责编:李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