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圈 —— 及时摸情况 量身定方案
最近,小李收到了心仪公司的聘用通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本来铆足了劲儿考研,可未能进入复试。这个时候再准备求职,还来得及吗?正当小李犹豫之际,学校和学院提供的暖心就业服务帮她明确了方向。
“我们建立学生就业数据库,对考研、求职、保研等学生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意向清、帮扶措施清、求职进展清。”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说,学院领导带头“一对一”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全院老师共同参与,形成“全员促就业”的局面。
针对考研失利的学生,学院老师第一时间进行了摸排。得知小李有就业意愿,辅导员黄荣桢老师手把手指导她修改完善了求职简历,并把她拉进了学院的就业信息群。
“老师经常会在群里发布不同企业的招聘信息,还会收集我们的就业意愿、薪资期望、意向工作地等信息,帮助我们把简历直接推荐至用人单位。”小李说,她是武汉人,比较想留在本地工作,黄老师就针对她的需求推荐了几家合适的公司,很快她就收到了面试的通知。
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小李的面试进程并不顺利。黄老师给她提出建议,“要把所面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充分了解清楚,结合专业背景和知识作答”“可以向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请教一些求职技巧”……再次面试时,小李成竹在胸。终于,经过笔试、面试,小李顺利签约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硬件研发岗位。
武汉理工大学各学院充分发动教师和学生党员骨干力量,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圈,组织开展网上辅导、专题讲座、“求职训练营”等活动,“一人一策”为每名未确定去向的毕业生量身定制求职方案。
“我们每年推动数千家集团公司、企业来校招聘,鼓励学生投身国家关键行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说,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和重点行业、领域就业人数占比超九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超过一半。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8日 14 版)
校对:杨 旭
责编: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