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潘时龙:从“0”到“1”的创新拼搏
潘时龙在实验室 光明图片
扫码微视频看一线故事
【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
6点起床,跑步、吃早饭,8点前到达办公室。改论文、与学生讨论科研和思想,和同行论证国家重大需求或对国计民生有价值的项目——马不停蹄,一直忙到晚上11点左右回家。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潘时龙的“一日作息”。
“青年科学家要勇于扎根基础研究,努力产出更多从‘0’到‘1’的成果。”潘时龙说,青年学者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善于从重大需求中提炼基础问题,让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相互促进。
时光倒转。2010年秋天,江南的风和煦温暖。一位儒雅的年轻人,背着双肩包,手提拉杆箱,大踏步走出南京禄口机场大门。半个多小时后,他踏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门。
那一年,已从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正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潘时龙敏锐地意识到,他研究的微波光子学可以构建先进的雷达系统,有望突破国外对中国的战略封锁。“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8岁的潘时龙提前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毅然归国。
“最初的想法是用一个全新的思路去做新型仪器,打破国外相关企业知识产权的壁垒。”潘时龙告诉记者。
虽然当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验室条件还很简陋。由会议室改造的临时实验室,区区50万元科研经费……潘时龙仍怀着满腔热情,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微波光子学的浩瀚海洋。
科研经费捉襟见肘,为买实验仪器他能省则省。第一个光学平台,对方报价3万元,潘时龙不断砍价,“到最后,50元、50元地往下砍。”说到自己的“吝啬”和“精明”,潘时龙不禁笑了。
2011年和2012年,潘时龙评上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和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获得科研经费100万元、240万元,他全部用于购置实验仪器。“有了仪器才能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培养学生。”潘时龙说。
不到3年的时间,潘时龙带领团队提出全新的光矢量分析技术,成功研制出高性能仪器,分辨率相比国际最高性能商用仪表提升了数千倍。研制的仪器被认定为“2020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鉴定。
该项成果在国际上引发重大反响,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为“最有效方法”。基于该仪器,国内某重点单位成功解决了我国新型相控阵雷达所用的高精度光器件量产难题。依托该仪器,潘时龙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雷达领域宽带信号产生与实时处理的两大难题,研制出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实时成像雷达,首次实现对小尺寸目标的实时高分辨成像。“原来在雷达屏上是一个点,现在能够看清它的轮廓,这样就可以更容易辨别出目标的种类和威胁程度。”有专家形象地说,“这个技术给雷达安上了‘智能眼’。”
身为教师的潘时龙深知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跑,他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当好成就学生的“引领者”和“服务者”,把“1”变成“N”,把“我”变成“我们”。
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潘时龙特别强调要“探索知识的边缘,再向前一步”。“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科研精神,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潘时龙说。
从想法开始,到论文结束,这是创新基础研究的通常程序。“如果能够结合更多最新进展,把研究成果再往前推一步,应该能给相关领域作出更大贡献。”潘时龙鼓励学生把相关系统做到了比现有水平提高好几百倍的成效。这篇文章最终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位学生到国内一流的科技企业工作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强,已成为该企业微波光子技术方向的科研骨干。
“我们团队有11位老师,52名学生。”潘时龙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断加大,鼓励高校科研根据现有技术和方法提出新的概念和方向,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这激发了团队更加活跃的创新思维。
潘时龙培养的研究生,有3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2人获“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等全国性或省部级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团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顶级赛事全国最高奖项7次、IEEE MTT-S国际学生设计竞赛2次第一名。
近3年来,潘时龙团队致力于把光在器件里面的传输时间测出来。“这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潘时龙说,“我们突破了一些原理性问题,目前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谈起科学家精神,潘时龙表示,科研从无坦途,青年科学家更需要通过静坐冷板凳产出真正的原创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苏 雁)
校对:闫尚
责编: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