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珍辽宁古籍新闻丨省图藏《太平御览》是手抄本
省图藏《太平御览》是手抄本,经专家考证——
藏书家毛晋组织写工抄自明代刻本
《太平御览》序页,可见工整的手写楷书。
省图藏《太平御览》书面。
《太平御览》内页上盖有“汲古阁”“毛晋之印”等印章。
《太平御览》内页。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商越
提要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下令编修并定名、宰相李昉领衔主编的类书,是保存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书。鲁迅特别喜欢这部书,曾买3套不同版本的《太平御览》,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并引用了书中大量的资料。
辽宁省图书馆珍藏的这套《太平御览》是手抄本,由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毛晋组织写工抄写。
宋太宗定书名
《太平御览》是北宋年间编修的一部大型类书,始编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完成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辽宁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太平御览》,是明代手抄本,有128册,993卷。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刘冰介绍,手抄书籍常因为是名家手迹,又有接近原稿、保存完整等特点,十分珍贵。
宋太宗组织编纂《太平御览》的直接原因,在该书卷首的序中有交代。因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图书损毁的情况触目惊心。因此,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宋太祖就很注意收集各地的图书。宋太宗即位后,认识到书籍乃“教化之本,治乱之源”,开始组织博学鸿儒进行图书整理。
据了解,《太平御览》原书1000卷,约500万字。共分55部,部下有类,共5363类,按天、地、人、事、物顺序编排,资料以经、史、子、集为序,摘引各种古书的相关记载,然后汇抄在一起。汇抄的办法是先写书名,后录原文,所抄各书按时代先后排列顺序。与前代类书相比,《太平御览》的最大特点是分类方法非常清晰,且文、注分开。即正文用大字,注释文字用双行小字,附于该句之下,极为明显。
《太平御览》内容丰富多彩,旁征博引,是古代类书中保存五代时期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书。共引用古书2000多种,摘录古书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飞禽、走兽、草木、鱼虫等,堪称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类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献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此书显得弥足珍贵,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宋朝以前的自然、社会情况。
《太平御览·序》中记载,这本书最初起名《太平总类》。在定稿前夕,宋太宗命人每天进呈三卷,在听政闲暇时阅读。大臣请他稍作休息,宋太宗说:“朕开卷有得,不以为劳也。凡诸故事可资风教者,悉记之。”他用了一年时间终于读完,最后下诏定名:“自我朝之编撰,用垂永世,可改名为《太平御览》。”
毛晋是个书迷
宋朝初年,宋太宗共组织编纂了四大部类书,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与《册府元龟》。前三部都完成于宋太宗朝,《册府元龟》完成于宋真宗朝。而前三部的主持编者是宋太宗朝两度拜相的名臣、文学家李昉。其中《太平广记》全录小说,《文苑英华》侧重诗文,《册府元龟》则选取历代君臣事迹。
在省图藏明代手抄本《太平御览》纲目卷首页右下角,钤盖有“汲古阁”“毛晋之印”藏书印章。“这表明,这套《太平御览》为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文学家毛晋旧藏。”刘冰说。
毛晋(1599年-1659年),字子晋,号潜在,明代常熟(今属江苏)人。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后隐居乡里,以藏书刻书为业,他广搜博访、觅求珍本善本古籍,不惜重金购入。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毛晋藏书达8.4万册,其中不少为重金收购的宋元珍本和名贵抄本。
毛晋还修建了汲古阁、目耕楼等藏书处。画家王咸曾应邀为毛晋画了一幅《虞山毛氏汲古阁图》,图上题:“子晋社主结藏书阁于隐湖之滨,颜曰汲古。次以甲乙,分以四库,非宋元绣梓不在列焉。”可见,毛晋建汲古阁主要是为收藏宋元善本。
毛晋重金收藏古籍善本目的是为了刊刻,“与世人共阅之”。但“毛刻本”能被奉为传世精品,还因为它有三大亮点:一是大多以宋元本为底本,且经精审精校;二是网罗一批写书样高手,如书法绘画兼长的王咸就是汲古阁中著名的写工;三是保证品质、精挑刻工。据钱泳《履园丛话》载:“汲古阁后有楼九间,多藏书板,楼下两廊及前后俱为刻书匠所居。”可见,刻书匠之多。
“汲古阁”刻书规模宏大,30余年间共校刻《十三经》《十七史》《宋名家词》《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书籍600多种、刻板10万多块、3000万字以上,居中国历代私家刻书者之首,于明清交际行销大江南北,为保存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据资料记载,毛晋除了刻书、抄书外,还开创了“影宋抄本”,就是对那些世所罕见而藏书家又不出卖的书,则求借抄录。遇到特别珍贵的宋版书,则选最好的抄工,用上等纸墨描摹,一笔一画皆与原书无异,称为“影宋抄本”。他家中常年聘有书工,时人有“入门童仆尽抄书”的诗句。
《太平御览》传世版本多,经专家鉴定,省图藏《太平御览》为毛晋组织人完成的手抄本,简称“毛抄本”。
省图藏本不是“影宋抄本”
毛氏“影宋抄本”是“毛抄本”中的一种。在清代皇宫《钦定天禄琳琅书目》中,特别设立“影宋抄本”类别,排在宋版之后、元版之前。据瞿冕良《常熟先哲藏书考略》统计,“毛抄本”有447种,是“汲古阁”藏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原本亡佚只存抄本的情况下,“毛抄本”更显得珍贵。
曾有人提出,省图书馆藏《太平御览》是“影宋抄本”,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古籍文献专家、辽宁大学历史学部教授武玉梅仔细研究了省图藏本影像后告诉记者,这个手抄本应该不是“影宋抄本”,证据来自其书序。
武玉梅分析,毛晋组织人抄录这套书时,也抄录了原书卷首的书序,序的作者为明代官员黄正色,时间是“大历改元”,即万历元年(1573年)。这说明此书作序的时间是明万历元年。查阅史料发现,黄正色曾为明万历二年的活字印刷本《太平御览》作序。由此可以断定,省图藏的这套手抄书是抄自明代万历二年的活字印刷本,同时也抄了黄正色于万历元年所写的书序,只不过,这个序似乎没抄全。
“此书抄自明代印刷本,自然就不是‘影宋抄本’了。但此书抄写相当工整,比宋版书要好,算得上是精抄本了。上面印有‘汲古阁’‘毛晋之印’钤印,确为‘毛抄’无疑,而且还有‘乾隆御览之宝’印,说明此书曾是皇家藏书。”武玉梅分析,从黄正色序言来看,到明朝时,宋版《太平御览》已残缺不全,这也应该是毛晋未能影抄宋书的原因。另外,该书原有1000卷,就算真有宋版完本,一笔一画地影抄这么大部头的书,也颇费工费时。
作为藏书家,毛晋得到珍本不是秘不示人,而是校勘刻印,公诸同好,有利于书籍的流传;对不能购得的珍贵书籍,进行抄录,有利于书籍的保存和传播。一些珍贵古籍正是因为毛晋的收藏、刊刻、抄录得以保存,故有人评价他“有功于艺苑甚巨”。
武玉梅表示,书籍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赖于一代代藏书家的努力,而毛晋正是其中佼佼者。
(本版图片由辽宁省图书馆提供)
鲁迅有三个版本的《太平御览》
商 越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专注古代小说研究,得力于《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1920年至1926年间,他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授小说史时,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书中的许多观点,就是以这两部书中的文献资料为佐证的。
记者从研究鲁迅的资料中,发现鲁迅的藏书中有3部不同版本的《太平御览》,可见这本书对鲁迅的重要意义。
早些时候,鲁迅藏有一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海李氏刻本《太平御览》,1927年,他从广雅书局高价购进《太平御览》一套,共80本。1935年,他又从商务印书馆取回预约的《四部丛刊》本《太平御览》一部,计136本。至此,鲁迅拥有3个版本的《太平御览》用于研究,其治学精神可见一斑。
据研究者考证,鲁迅在正式编撰《中国小说史略》之前,曾广泛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他先是对隋代以前的古小说进行辑佚,耗时三年。从《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北堂书钞》《法苑珠林》等古籍中辑得周代至隋代古散佚小说1400多篇、近20万字,奠定了隋前小说研究的文献基础,定名《古小说钩沉》出版;唐宋时期古小说则辑自《文苑英华》《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等书,命名《唐宋传奇集》出版;宋元以后的小说资料以《小说旧闻钞》为名结集出版。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这3部著作的出版,也是一个深入细致的资料整理过程,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写得内容翔实深厚的基础。正如胡适评价,《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开山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严”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
古籍文献专家、辽宁大学历史学部教授武玉梅研究发现,《中国小说史略》中的《六朝之鬼神志怪书》《唐之传奇文》等篇章,多次引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中的资料。在这些被引用的资料中,所引用的内容原本记载在《笑林》《语林》《列异传》《神异记》等书中,但这些书在流传过程中多已散佚。鲁迅能够看到这些资料,并据此完成《中国小说史略》,证明《太平御览》与《太平广记》这两部书功不可没。
小讲堂
古代类书相当于今日数据库
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它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是征引、检索、传播原著文献为目的的参考类工具书。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从信息时代的视角来看,类书是古代的“数据库”。
类书的编纂起源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令儒臣编纂的《皇览》是我国大型类书之祖。此后,类书的编纂日益盛行,南北朝时期编写的《修文殿御览》,虞世南在隋朝秘书郎任上所编的《北堂书钞》,唐朝文学家欧阳询等人编写的《艺文类聚》、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编写的《永乐大典》等,都是这种体例的著名书籍。
校对:杨 旭
责编:曹思洋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