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未来
今日沈阳,英姿勃发——
山似棋盘苍翠欲滴,一河两岸风光旖旎;中欧班列、货运包机有序启运,研发基地、数字车间、项目现场繁忙不息……1.2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收获、希望交相涌动,向好大势喜人催人鼓舞人。
今日沈阳,拔节向上——
越来越多人将青春与梦想扎根于此,播撒汗水、耕耘平凡,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于每一分不懈奋斗中,传承和彰显主人翁的秉性、勇立潮头的天性、精工细作的品性,不断创造“英雄城市”的更大荣光。
当前,沈阳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调整转型攻坚期、风险挑战凸显期和蓄势跃升突破期,抢抓机遇,聚力攻坚,应对挑战,再度跃升——沈阳只争朝夕,勇毅向前!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沈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征程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切实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辽宁振兴,沈阳必须率先振兴。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龙头作用,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在绿色低碳发展、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在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干部群众盼振兴、谋振兴、抓振兴激情高涨。沈阳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坚定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的信心,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突出抓好“四个行动”,大力发展“五型经济”,着力提升城市“四个品质”,倾力打造民生工程,全力推动沈阳从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蝶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锚定未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形成“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
沈阳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责无旁贷、势在必行、水到渠成。
建强省会,再担重任,沈阳立足于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定位,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苦练内功、提质强核,整合周边城市资源,共同打造区域一体、协调联动、共享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增长极。
于此役,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切实提升“一枢纽、四中心”核心功能,是为前提之要、当务之急。
——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发挥沈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信息枢纽等优势,以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引领,汇聚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打造服务东北、融入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门户枢纽。
——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发挥沈阳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整优势,着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挥沈阳高校院所集中、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优势,依托浑南科技城建设,争取国家重大科创资源布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建成辐射全省乃至东北亚的科技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发挥沈阳金融产业基础优势,高标准建设金融集聚区,推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体系、金融科技、金融制度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发挥沈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培育壮大文创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实现“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目标的征途上,沈阳正奋力奔跑、逐梦驰行。
校对:李莹
责编: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